2018年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816环境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气稳定度
【答案】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的程度。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
表明大气是稳定的
;大气是不稳定的;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大气处于平衡状态。有关,若
2. 谷胱甘肽结合
【答案】谷胱甘肽结合是指在相应转移酶催化下谷胱甘肽中的半胱氨酸及乙酰辅酶A 的乙酰基,将以N-乙酰半胱氨酸基形式加到有机卤化物(氟除外)、环氧化合物、强酸酯、芳香烃、烯等亲电化合物的碳原子上,形成巯基尿酸结合物。谷胱甘肽结合,有力地解除了对机体有害亲电化合物的毒性。3. 半数有效剂量(浓度)
【答案】半数有效剂量(浓度)是指毒物引起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浓度)。数值越小,受试物质的毒性越高,反之,则毒性越低。半数有效剂量或半数有效浓度,若以死亡率作为毒作用的观察指标,则称为半数致死剂量或半数致死浓度
4. 湿沉降与干沉降
【答案】湿沉降是指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最常见的就是酸雨。湿沉降是去除大气颗粒物和痕量气态污染物的有效方法。
干沉降是指在不降雨的H 子,从空中降下来的灰尘所带的一些酸性物质。一般通过湿沉降过程去除大气中颗粒物的量约占总量的而干沉降只有
二、简答题
5. 简述植物修复去除污染物的方式。
【答案】植物修复去除污染物的方式主要包括:
(1)植物提取
植物直接吸收污染物并在体内蓄积,植物收获后才进行处理。收获后可以进行热处理、微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
(2)植物降解
植物本身及其相关微生物和各种酶系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小分子的
性的中间产物。
(3)植物稳定
植物在与土壤的共同作用下,将污染物固定并降低其生物活性,以减少其对生物与环境的危害。
(4)植物挥发
植物挥发是与植物吸收相连的,它是利用植物的吸取、积累、挥发而减少土壤挥发性污染物。和或转化为无毒
6. 植物耐受重金属毒害的机制。
【答案】植物耐受金属毒害的机制是:
(1)植物耐金属毒害的机制复杂多样,包括细胞壁钝化、跨膜运输减少、主动外排、区域化分布、螯合、合成逆境蛋白、产生乙烯等。
(2)其中最主要、最普遍的机制是通过诱导金属配体的合成,形成金属配体复合物,并在器官、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呈区域化分布。植物体内存在多种金属配体,主要包括有机酸(草酸、组氨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氨基酸、植物螯合肽(
富半胱氨酸的寡肽)和植物金属硫蛋白
(3)金属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结合后,细胞内的金属即以非活性态存在,或形成金属配位复合体转运到叶泡中,降低原生质体中游离态金属的浓度,它们参与植物对金属的吸收、运输、积累和解毒过程。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非蛋白形态的
7. 请简述对流层中光化学氧化剂
【答案】对流层中光化学氧化剂
(1)对流层中的天然来源
①由平流层输入;
②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主要来源?的主要来源如下:自然界的光化学过程是的重要来源,由CO 产生的光化学机制为
三、论述题
8
. 简述几种新型的分离技术。
【答案】对化学合成反应产品进行彻底分离,加以充分利用副产物,则会大大减少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因此开发新型有效的分离技术既有利于提高产品纯度和经济效益,又可增强其环境友好程度。几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如下:
(1)分子印迹技术
此种技术是在亲和色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实际就是制备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聚合物技术。即在层析介质制备时将欲分离的目标分子引入,使合成的介质中留有目标分子的空间印迹,从而提高介质对目标分子的选择性。
方法是先将欲分离、识别物质的模板分子与具有官能团的功能单体相互作用,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形成大孔、网状聚合物,经溶剂洗脱或水解作用除去模板分子,这样聚合物中就形成了与模板分子空间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点的空穴。如此形成的空穴即可与混合物中欲分离的模板分子产生特异性的亲和作用,从而达到分离和纯化。
进行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需要三种基本物质,即欲分离、识别物质的纯品,带有官能团的聚合物单体和合适的交联剂。
(2)纳滤膜分离技术
纳滤膜是一种新型分离膜,它可能具有左右的微孔结构,可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
的物质,性能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
纳滤膜分离过程也是不可逆过程,膜内传递现象以非平衡热力学模型表征。它对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物和盐的分离效果很好,还具有不影响分离物质的生物活性、节能、无环境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乳制品、制药等行业,如低聚糖的分离和精制、果汁的浓缩等。
(3)超临界流体络合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具有选择性溶解物质的能力,且这种能力可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因此,在超临界状态下,超临界流体可从混合物中有选择地溶出其中的某些组分,然后通过减压、升温或吸附将其分离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