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815会计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题
1. 直接冲销法和备抵法
【答案】直接冲销法和备抵法是处理坏账的两种方法。直接冲消法是指坏账损失只在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予以确认的方法。备抵法是指在确认销售收入时,就应估计确认其坏账损失的方法。直接冲销法和备抵法所体现的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处理方式不同。直接冲销法在坏账损失发生的时候予以确认,体现了历史成本的原则,会计处理上采取将坏账直接冲销应收账款的方法。而各抵法认为坏账是由于赊销而引起的,因此在销售时就应该确认坏账损失,符合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相配比的原则。“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坏账备抵法下特有的账户,核算按规定从成本中提取的坏账准备。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已发生的坏账损失; 贷方登记提取的坏账准备、收同以前己确认并转销的坏账损失; 期末结账前余额若在借方,反映己确认坏账损失超出坏账准备的数额; 期末结账前余额若在贷方,反映己提取尚未动用的坏账准备; 结账后的余额在贷方,反映期末应收账款按规定己提取的坏账准各。
直接冲销法和备抵法对企业损益的最终影响是相同的。直接冲销法和备抵法反映的都是企业的坏账损失,企业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最终决定进入企业损益的数额,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改变的仅仅短期的数额,长期来看,两者是—致的。永久性差异的产生是因为税法与会计制度的规定不—致,而使收入、费用的确认标准不同。但由于直接冲销法只在坏账实际发生时予以确认,不符合谨慎原则,因此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不得使用直接冲销法,而应使用各抵法。
2. 实地盘存制
【答案】实地盘存制也称为“定期盘存制”,是指通过实物盘点的方法确定存货期末结存数量,然后分别乘以各项存货的盘存单价,计算出末期存货的总金额,再依据“本期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倒轧出本期销货成本的盘存制度。这种方法要求对各种存货的账面记录平时只根据原始凭证登记收入的数量和金额,而发出存货的数量和金额,平时则不作记录。期末通过实物盘点确定结存存货的数额,倒算出本期发生存货的数额,并据以登记存货明细账的发出栏。采用实地盘存制,平时可以不登记存货明细账的发出栏,从而简化了核算手续,减轻了工作量。其主要缺点是:(1)核算手续不够严密,不能通过账簿记录随时反映各种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不利于存货的计划、管理和控制。(2)由于发出存货的成本是通过倒算方式确定的,如果出现收发错误、毁损、自然损耗、被盗等情况,账面均无反映,而是全部隐藏在倒算出的本期发出(销售或耗用)存货之中,这就不利于对存货的管理,影响成本计算和
利润确定的正确性。此外,实地盘存制要求定期(至少每年)对存货进行全面盘点,工作量很大。实地盘存制比较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且单位价值较低的企业,尤其适用于自然损耗大、数量不确定的鲜活商品。
3. 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
【答案】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企业依据公司法律制度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金,而盈余公积金则是公司根据自身需要自行提取的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在计提方法、转增资本和会计核算时的具体规定不一致。法定盈余公积系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比率提取,当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不在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根据股东大会决议提取。将法定盈余公积金转为资本金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25%,而对任意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则没有这项限制。法定盈余公积在其累计提取额未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均应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非公司制企业也可按超过10%的比例提取)在“盈余公积”账户下设“法定盈余公积”二级账户核算。任意盈余公积在“盈余公积”账户下设“任意盈余公积”二级账户核算。
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金都是企业收益留存的项目,在用途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企业的留存收益属所有者所有,所有者可以安排分配,但为了防止企业过量分配,国家要求企业留有一定的积累,以利企业持续经营、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改善职下集体福利设施、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一部分作为盈余公积金,剩余的那部分累积盈余则作为未分配利润留在企业。企业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的用途主要有:弥补亏损; 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 转增企业资本金; 分配股利。
4. 相关性与可靠性
【答案】(1)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会计信息是相关的,必须满足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基本质量特征。预测价值是指因为投资者的决策是面向未来的,所以会计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预测以后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反馈价值是指投资者在获得会计信息以后,能够据以修正某些以前的认识;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以及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2)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小受错误或偏向的影响,能够真实反映公司经营的情况。可靠性包括公允披露、中立性、无重大误述、完整性和谨慎性。所谓公允披露,即客观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为依据,能够客观地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所谓中立性是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时,应该保持—种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 所谓无重大误述是指会计信息应该反映企业财务的内容; 所谓完整性,要求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特定期问的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 所谓谨慎性或稳健性,是指当存在若干种备选方案时,企业在处理会计信息时应该从中选择—种不高估企业收入和资产、不低估企业负债和费用的方法,最终确保不高估企业的净资产,也不导致利润虚增。
(3)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但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很难同时兼顾的,如果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往往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反之,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往往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关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问题,目前存在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以美国SFAC 为代表,将相关性和可靠性并提,但究其背后,还是比较赞成相关性的优先性; 以英国ASB 为代表,认为可靠性优先于相关性,会计信息披露应该从可靠性的信息集合中选择最相关的信息。
二、计算与分析题
5. 甲公司2007年职工薪酬的有关资料如下:
12月应付职工工资总额963000元,(1)工资分配汇总表中列示的产品生产人员工资为64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为140000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为118000元,销售人员工资为65000元。
(2)甲公司根据工资总额的10%, 12%, 2%和10%的比例计提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3)甲公司以自产的家用电器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职工每人一台。该电器每台成本为600元,市场售价为每台800元(不含税),该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甲公司共有职工200名,其中:生产工人140人,车间管理人员10人,行政管理人员40人,专设销售机构人员10人。
(4)以现金支付职工张某生活困难补助2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857600【答案】(1)应计入生产成本的职工薪酬金额=640000+640000×(10%+12%+2%+10%)
(元)
应计入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140000+140000×(10%+12%+2%+10%)=187600(元) 应计入管理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118000+118000×(10%+12%+2%+10%)=158120(元) 应计入销售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65000+65000×(10%+12%+2%+10%)=87100(元)
分配工资、基本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时的会计分录:
(2)甲公司以自产的家用电器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职工的会计处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