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天津中医药大学汉语国际教育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要略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相传寒食节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大臣_____而形成的,唐代时与清明节合二为一。

【答案】介之推

【解析】晋文公的谋臣介之推在清明前一日(一说前二日)同他母亲被焚死在绵山,太原一带人民为纪念他而禁火一个月(后改为三日),只吃寒食,并纷纷前往绵山介之推墓祭祀,遂形成寒食节。

2. 在中医看来,在人体这个错综复杂的生命网络中,有直行和横行的部分就是_____,它们上下左右贯通起来就是人的生命体的隐藏系统。

【答案】经脉

【解析】经脉是中医所指的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3. 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六艺”一一即礼、乐、射、御、书、。

【答案】数

【解析】大体来说,西周的学校分作“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是中央设立的学校,有“大学”和“小学”之分。以国学而论,包括了德、行、艺、仪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则为六艺:礼(规章仪式)、乐(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骑马驾车)、书(历史)、数(数学),大学以诗、书、礼、乐为重点,小学则以书、数为重点。实施教育的目的,如《礼记·大学》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4. 位于河北省的_____建于隋代,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

【答案】赵州桥

【解析】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本名“安济桥’,,隋代石匠李春建造,是全世界最早的敞肩拱桥。由于赵州桥的建筑巧夺天工,体现了高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历代文人学者对它赞不绝口,认为“奇巧固护,甲于天下”,以至产生了神奇的传说,说赵州桥是鲁班所造。

5. 被称为“茶圣”的是_____。

【答案】陆羽

【解析】陆羽《茶经》之旨在于“品”,即注重茶的意趣而不注重它的功用。这也是中国茶文化的灵魂所在。由于这一贡献,陆羽被尊为“茶圣”、“茶仙”。

6. 佛教四大名山中位于安徽境内的是_____。

【答案】九华山。

【解析】佛教四大名山,即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和浙江普陀山。其中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是大愿地藏菩萨的道场,佛寺最多时达两百余所,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二、判断题

7.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无论是“八大菜系”还是“四大菜系”都包括北京菜。

【答案】正确

【解析】“八大菜系”和“四大菜系”传入北京地区以后,由于北京是辽元以来的京师重地,鲁菜很快进入宫廷,与大漠风味和其他风味融合吸收,形成北京地区的宫廷菜。因此,今天北京地区的山东菜,实际上是北京地区的宫廷菜。

8. 《九章算术》中记载的直角二角形“勾二股四弦五”的关系,是世界卜关于勾股定理最早记录。

【答案】错误

【解析】《周骼算经》记载周代的商高提出了直角三角形的“勾三股四弦五”的关系,即所谓“勾股弦定理”成为世界上关于勾股定理的最早记录。

9.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后来流行于亚洲和非洲广大地区。

【答案】正确

【解析】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后来流行于亚洲和非洲的大片地区,尤以西亚、北非、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为盛。

三、简答题

10.思考中国地名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联系。

【答案】中国地名体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疆域政区的变化、传统文化等观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名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联系具体表现为:

(1)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承载着城市的人文底蕴

例如“天津”,原处海中,至隋以后才露出水面,成为南北交通必经之地。据传,明代初年,燕王朱棣起兵往南京夺位,率军由此出兵南下,因天子渡津于此,赐名“天津”。

(2)地名的简称、别称等的由来、命名、寓意都蕴涵着历史传承和传统文化的精髓

例如辽宁之称,清初以其地为清王朝发祥之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名奉天省。直至1929

年,张学良主持东北军政,“易帜”服从国民党中央政府,才取辽河地域永久安宁之意,改称“辽宁”。

(3)地名的变迁既反映人们对地形、地理位置的认识,也反映该地历史人文的变迁

例如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和嘉陵江蜿蜒其间,故称江州; 为周初巴国,因隋、唐、宋时三次为渝州治所,故简称“渝”。“重庆”之名,其说有二:①重庆北宋时为恭州,南宋光宗继位前,于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被封于此,是年又受禅即帝位,于是取双重庆贺之意,改恭州为“重庆府”; ②因重庆位于绍庆和顺庆之间,合双庆而为府名。

11.简述茶文化与酒文化的中国特色。

【答案】(1)茶文化

茶的发现和利用是中国人对人类文化史的一大贡献,至今仍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饮茶发源于中国,中国饮茶发源于四川。

①中国人的饮茶方式,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唐宋时代通行煮茶。宋元以后,改煮茶为泡茶,而且不加调料,人们尝到了茶的清香。明清以后,盛行泡茶,而且喜欢饮盖碗茶。

②茶的利用上,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两种风气:一是品评泉水,而是品茗赋诗。二者体现了中国人的饮茶特色。

③在茶的利用上,我国占代还产生了茶礼,作为男女结婚时一的媒介,即男女定亲后,男方用茶给女方送聘礼,AEI 作“下茶”; 女力接受聘礼,叫作“受茶”。古人认为“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即茶树的栽培,只能下种,不能移植,因此取其含义而以茶为聘礼。过去是“男不下茶,女不出门”。茶礼以外,还有茶话,就是一边饮茶,一边清谈,后来演变为“茶话会”,成为一种饮茶的聚会形式。而旧时城市中广泛开设的茶馆,则成为市民文化集中体现的一个场所。今日的茶座不过是茶馆的现代化发展罢了。

(2)酒文化

酒的历史比茶早。

①酒在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功能,主要是用于祭祀和饮酒为乐两项。两者的实质都是享乐,只不过祭祀用于神,饮酒用于人。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酒已是祭祀、会盟、庆祝胜利和接待来宾必不可少的用品,以共乐为目的联络感情。

②魏晋之际,饮酒成为社会政治风气的一种反映。由于当时天下动乱,凶杀不断,整个上层社会充满没落感,因此在哲学上产生了玄学和清谈,在生活上出现了腐化和放纵,狂饮大醉就是腐化和放纵的结合。还有一些人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以醉态来忘却世态。

③酒在中国文化中的最大特色,是它与文学结缘。酒既是文学描写的对象,又是文学创作的助力。古代文人诗必饮酒,酒必赋诗,诗酒一家,诗酒不分,以此产生了无数与酒有关的诗赋作品。这方面的代表一是陶渊明,二是李白。

12.长江与黄河在中国文化发生、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黄河与长江是中国两条最大的河流,它们从西向东,把中国的国土由南至比划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