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科层制

【答案】科层制又称“官僚体制”。它是指像政府机关那样层次分明、制度严格、权责明确的组织模式。科层理论是由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韦伯(MaxWeber )博士提出来的。在西方,官僚体制是与同僚体制相对应的一个名词,并非贬义。科层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①职位分类②权力分层③法定资格④委其责任⑤遵纪守法⑤理性关系⑦固定工资它既反映了工业革一命对工商业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法制社会的必然结果。这种以责任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核心的理性组织的权威性对提高行政组织的工作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

2. 教师聘任制度

【答案】教师聘任制度是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制度。其特点是任职条件因需要而定,聘任双方均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双向选择,地位平等,任职期限固定,任务与酬金明确,聘任期满后根据本人表现、工作能力、单位工作岗位需要,决定去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其基本内容包括:①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和科研上作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师职务岗位,并规定其明确的职责:②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各级教师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 ③由学校校长在具有相应教师任职资格的教师中择优聘任; ④学校和教师双方遵循地位平等的原则,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幼教师职务有一定的任期,教师在任职期间,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

3.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答案】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从宏观角度讲,是指整个社会全部教育活动的投入产出状况,或国家为教育部门所投入的资源的利用效率; 从微观角度讲,是指一定部门,一定地区或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投入产出状况,特别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制约,用于发展教育资源十分有限,所以,一方面要广辟教育投资来源,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又要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教育浪费。

二、简答题

4. 阐述教育法规实施的主要方式及当前我国教育法规有效实施的举措。

【答案】(1)教育法规实施的主要方式

教育法规的实施是指教育法规在现实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教育法规实施的具体方式主要有:

①教育法的遵守

教育法的遵守是指一切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教育组织、教育公职人员、公民按教育法的规定去做。遵守教育法的重要意义:

a. 教育法的遵守是教育法规得以实施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实现教育管理法制化的基本环节,所以一切有关的教育组织和个人都应严格遵守教育法规。

b. 教育法规的遵守是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

c. 教育法的遵守有利于国家对教育的领导与管理,以利于教育的发展。

d. 教育法的遵守是整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表现。

②教育法的适用

教育法的适用也可以称之为教育法的执行,是指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将教育法运用于各种具体的与教育有关的人或组织的专门活动。它是教育法实施的又一基本形式。

(2)当前我国教育法规有效实施的举措

当前,我国为了保证教育法规有效地实施,具体举措如下:

①大力宣传。政府会通过相关组织机构和基础单位开展教育法的宣传,采取必要措施,使人人懂法,并遵守法。

②有效监督。不论哪种形式的教育法的实施,都需要实行监督。通常采用的监督形式主要有: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审计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

总之,保障教育法规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最终只有人人懂法,才可能真正实现教育法规的价值和作用。

5. 现代教育督导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教育督导的原则是指进行教育督导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现代教育督导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马列卞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方针、政策为依据的原则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根木指导思想,教育方针、政策是在根木指导思想的指导下,依据我国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教育活动的准则。

(2)科学性原则

贯彻这条原则,要求教育督导活动:

①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教育督导工作要取得良好成效,就必须从督导对象的客观实际出发,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作出客观合乎逻辑的评价,提出恰当的要求和行之有效的指导建议。

②要遵循教育规律、管理活动的规律,剖析、解决督导工作中遇到的有关教育、教学、管理等诸方面的问题。

③在教育督导过程中,要运用科学方法,如调查研究、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去获取有关信

息,掌握数据,分析诊断,揭示其内在联系。

(3)民主性原则

教育督导活动中的民主原则,是就督导人员与被督导人员的关系而言的。具体要求督导者不能做钦差大臣,要成为勤务员、服务者,在教育督导活动中要尊重被督导者的意见、愿望与需求,并创造条件,让被督导者积极参与问题的调查与解决的活动。在方法上,要求督导人员多采用商量、分析、研究、建议等方法。

(4)发挥集体功能的原则

教育督导工作并非重在指导个别政府官员、教育行政人员、学校领导及教师的管理工作、教学、教育工作的改进上,而在于提不集团努力的方向,引导被督导的集团向组织目标迈进。这样就需要督学在督导活动中建立起明确的意见沟通系统,运用双向沟通的原理,尽量使沟通路线直接而清楚,这是发挥被督导集体功能的根本所在。

(5)合作性原则

督导活动的开展,就是督导人员与被督导者共同工作,共同发现和分析问题,一起探讨如何改善工作环境。其基本方式就是合作,而不是督导人员以指挥者、监督者或专家自居,只重视个人的权威及作用,无视被督导者的参与和作用,不与被督导者合作。督导人员与被督导者动态的、和谐的关系,是督导活动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6)促进性原则

就督导工作的出发点与结果而言,督导工作就是要对被督导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个人产生促进作用。这条原则要求督导人员要热情关心与帮助被督导集团或成员,防止冷漠挑剔,要鼓励和发扬积极因素,帮助总结推广经验,防止和克服消极因素与情绪,修正错误,对新的问题及困难要协助他们加以解决。

6. 简述学校公共关系活动的原则。

【答案】学校公共关系是在借鉴一般公共关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学校与其内部和外部公众之间有计划、有系统的双向沟通的过程。学校公共关系活动的全部目的在于激发公众对学校角色及目标的更好理解,并努力完成学校的任务。其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注重社会整体效益、公众利益第一的原则

学校作为一个社会行为的主体,受自己利益的驱动,但它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必须以整个社会利益为木,使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

(2)开门办学,要注重双向交流的原则

公共关系强调沟通的双向性和管理的透明度。管理者要向教职工提要求,检查他们的工作,同时也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向他们汇报管理工作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使校内与校外、领导与下属之间认同,达到相互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形成工作的合力。

(3)搞好公共关系人人有责的原则

公共关系是一项持久而涉及面很广的工作,学校的每项工作和每个人的表现都在不同程度上关系到组织的形象,公众通过观察和了解对学校产生某些印象。因此,学校公共关系不仅是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