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渤海大学旅游学院618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 斯金纳

B. 巴甫洛夫

C 桑代克

D. 班杜拉

【答案】A

2. 形式训练说所涉及的迁移本质上是( )。

A. 水平迁移

B. 垂直迁移

C. 特殊迁移

D. 一般迁移。

【考点】迁移理论。

【答案】D

【解析】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形式训练说假定人类大脑的许多区域代表丁许多不同的官能,如注意记忆知觉想象和判断等,各种官能可以像训练肌肉一样通过训练增加力量,如记忆的官能通过记忆的训练而得到增强,就从这个学习中得出一个态度观点,所以认为推理和想象的官能则通过推理和想象的训练而得到增强。所以,可见迁移本质上是说一般迁移。

3. 个人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与行为倾向,称之为( )。

A. 道德

B. 品德

C. 移情

D. 良心

【答案】B

4. 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 )。

A. 符合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上位学习

【答案】C

5.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

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条件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考点】知识的分类。

【答案】A

【解析】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梅耶在安德森的基础上,将陈述性知识称为语义知识,并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用于具体情境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学习、记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条件性知识,后者用来确定何时为何要应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解决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的问题,例如,阅读时,条件性知识决定我们何时需要详细阅读某一段落或者跳过。条件性知识与陈述性、程序性知识密切相关。条件性知识是“有关……的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是对“知识是什么”的描述,因而是陈述性知识。因此,答案选A 。几乎是一样的题目在2007年考试中也考到了。

6. 皮亚杰认为( )。

A. 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从客观造成的后果追究行为者的责任的

B 儿童的道德性是由他律渐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

C. 研究道德问题不宜采用直接询问法,而应采用两难故事法

D. 一般情况下,6~7岁儿童处于从权威阶段向自我中心阶段过渡时期

【答案】B

7. 当儿童改正了不认真做作业的行为后,家长取消了不准看动画片的禁令。这种做法属于(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正惩罚

D. 负惩罚

【答案】B

【解析】强化又称“阳性强化”。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负强化主要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小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不准看动画片对儿童来说是仄恶的刺激,当儿童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时,家长就取向了这个仄恶刺激来增加幼儿以后认真完成作业的频率,因此,属于负强化。

8. 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叫( )

A. 直接强化

B. 自我强化

C. 内部强化

D. 替代性强化

【答案】D

9. 根据测验目的的不同,可将测验法分为( )。

A. 成就测验、性向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

B. 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C. 是非测验和操作测验

D. 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答案】A

10.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理解基本原理或结构的意义,可以帮助他预见其他类似的事物,可以学会怎样学习。这是因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 )。

A. 容易记忆学科知识

B. 能促进学习的迁移

C. 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

D 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答案】B

二、辨析题

11.理想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

【答案】错误。

(1)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种角色之间的关系,这种职业关系同时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并且因为师生长期相处衍生出某种私人关系。现代社会提倡的是教学相长、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关键既不在十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在十以学生为中心。

(2)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虽然在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