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文化研究所709艺术理论(二)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艺术创作方法
【答案】艺术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情感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艺术创作方法是某种艺术思想在创作中的体现,是指导整个创作活动的最一般的原则。艺术创作方法贯穿艺术史的两大主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其他还有古典主义创作方法、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等。
2. 艺术心理定势
【答案】艺术心理定势是指长期从事艺术创作的工作者形成的习惯一时和习惯无意识。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也就是长期反复运用的艺术知识、审美观念、创作经验和世界观等形成了习惯意识和习惯无意识,作为主体的既定心理态势,对以后进行的艺术活动发挥着充分准备和预先指向的作用。
3. 悲剧
【答案】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悲剧的崇高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的冲突,显示新生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在激烈的实践斗争中显示出先进人物巨大的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
4. 古典主义
【答案】古典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是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产生的一种创作方法。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治上的妥协产物。古典主义的艺术特征主要有:①创作忠于自然又合乎理想。古典主义强调复古,号召“摹仿自然”,自然不是指客观世界,而是经过主观选择的现象,主要描述对象是人性; ②崇尚理性与理智、排斥感情,讲求共性与规则,往往以抽象的共性代替具体的个性,强调克制自我的感情和欲望,服从国家的需要,为君主专制的利益服务; ③结构严谨。例如按照“三一律”创作剧本,即故事必须发生在同一地点,情节一致(情节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时间一致(限于一昼夜之内); ④采用诗的语言,即把文体和语言分为雅俗两种,粗词俗字不能出现在悲剧中; ⑤古典主义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的文风,反对烦琐、枝蔓、含糊、晦涩。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
5. 虚拟演播室
【答案】虚拟演播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虚拟演播室的实质是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电视摄像机现场拍摄的人物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使人物与虚拟背景能够同步变化,从而实现两者天衣无缝的融合,以获得完美的合成画面。虚拟演播室系统具有诸多优越性:①空间不受物理空间限制,摄像机可以以360℃旋转; ②引入大量虚拟特殊环境与道具,创作出更丰富、更吸引人的节目,使导演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时间、空间和道具制作方面的限制,获得了更大的创作的想象空间,以低廉的成本产生新奇的视觉效果; ③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缩短了节目制作周期,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等。但虚拟演播室的价格昂贵,其普及和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6. 崇高
【答案】崇高是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矛盾冲突中克服矛盾所呈现的自由,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的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7. 审美态度
【答案】审美态度是指对艺术作品采取的一种无功利、超利害的观赏态度。审美态度不仅是一种接受方式,而且是一种审美能力。在艺术鉴赏过程的准备阶段,审美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接受者能否在具体的接受过程中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与艺术作品交流和对话的心理基础。审美态度必然带有个人的思想、人生态度,不是绝对超然的。
8. 《诗学》
【答案】《诗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原名《论诗》。该著作据说是亚里士多德的讲义,有佚失,现存二十六章,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现存的《诗学》可以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论,包括第一到五章,主要分析了各种艺术所模仿的对象、模仿所采用的媒介和方式,以及各种艺术由此而形成的差别,进而指出了诗的起源,还追溯了悲剧与喜剧的历史发展。第二部分包括第六到二十二章,这部分讨论了悲剧,它的定义、构成要素和写作风格等。第三部分包括第二十三到二十四章,讨论的是史诗。第四部分是第二十五章,讨论批评家对诗人的指责,并提出反驳这些指责的原则和方法。第五部分是第二十六章,比较了史诗与悲剧的高低。《诗学》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著作,它对西方后世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的有些观点曾被近代新古典主义奉为金科玉律。
9. 意蕴
【答案】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其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感性的、具体的、可以多重理解的。艺术作品的意蕴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寓于各门类艺术的物质材料之中; 第二个层次包含在作品的形式构成之中; 第三个层次是作品中的物象、时间、情节等的指称意义和表现意义:第四层次是文化意义,也就是约定俗成的
意义和本质的意义。意蕴的各个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并只有在整体性中才得以确定。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等特点,它深藏于作品内部,需要欣赏者靠心灵去感悟、体现。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10.纪实主义摄影
【答案】纪实主义摄影是摄影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流派。该流派从照相机能真实还原客观事物形貌的特点出发,强调摄影的纪实性,注重直接而逼真地再现客观现实生活,崇尚质朴无华的艺术风格。
二、简答题
11.简述艺术发展规律的几种观点。
【答案】艺术是发展的,艺术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探讨艺术发展的规律是艺术理论的重要任务。在艺术理论的发展史上,绝大多数的艺术理论家都认为应当从两个方面探讨艺术发展的规律:第一,揭示艺术发展的客观过程,阐释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联系,这是艺术发展的模式; 第二,探究艺术发展的原因,阐释艺术作品与社会发展原因的关系,这是艺术发展的动力。艺术发展模式论和艺术发展动力论主要表现为:
(1)艺术发展模式论
对艺术发展模式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①认为“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史家,认为永恒不变的艺术是没有的,一切艺术的发展规律有如生命的发展一样,经历着“童年草创期——壮年繁荣期——老年衰落期”这几个阶段。这一学说确实揭示了艺术规律的某些方面。它可以使人透过艺术现象从宏观上把握据主导地位的艺术风格的发展脉络。但是,这种观点在论述艺术的发展时,必须首先设立一个明确的价值标准作为建构艺术发展阶段的根据,所以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片面性。
②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否定之否定”是黑格尔首先提出的。黑格尔认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具体表现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的发展过程。我们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但它在艺术发展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绝不仅仅限于“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这一形式。另外,艺术发展是由无限多的阶段构成的,任何三个阶段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③认为“两极之间的变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黑格尔致力于艺术发展的客观描述,认为艺术发展的规律是“两极之间的变化”,这对立的两极就是“视觉的”与“触觉的”,艺术发展过程就是在对立两极之间的变化过程。20世纪瑞士艺术家沃尔夫林对艺术发展规律有同样的理解。虽然两人都极力声称自己对艺术发展规律的阐释不带主观色彩、不包含价值评价的纯客观的描述。但是把丰富多彩的艺术现象都压缩到他们所设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