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外国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十日谈》

【答案】《十日谈》是薄伽丘创作的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一部文学作品。1348年,意大利一城市瘟疫流行,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共住了10天讲了百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2. 荒诞派戏剧

【答案】荒诞派戏剧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之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兴起于法国,50年代在巴黎戏剧舞台上演了尤内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内等剧作家的剧作。这些剧作家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特别是在阿尔托戏剧理论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就是典型的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3. 《虹》

【答案】《虹》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劳伦斯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家三代人的生活经历,描写了英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下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同时以巨大的热情和深度,探索有关性的心理问题。第一代人的生活带有田园诗的色彩,同时也预示古老文明即将结束。第二代人精神的苦闷和呆滞的目光,是令人窒息的工业化社会的最好注解。第三代人的探索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表达了人们要冲破狭窄的生活圈子,渴望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

4. 贵族沙龙文学

【答案】贵族沙龙文学是17世纪出现于西欧上流社会的贵族文学流派。“沙龙”为“会客室”、“客厅”的意思,后来专指在客厅举行的社交活动和文艺座谈,沙龙文学就是在文艺座谈中朗诵或演出的文艺作品。贵族为打发无聊时光而创作的贵族文学。他们精神空虚,耽于虚无缥缈的想象中,作品多以田园小说、历史小说、心理小说以及诗歌为主,主要写失去往日地位的封建贵族对中世纪的缅怀; 描写男女悲欢离合的艳情故事; 掐绘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矫揉造作,晦涩难懂,充满了没落贵族庸俗无聊的趣味。

5. 《吉檀迦利》

【答案】《吉檀迦利》是泰戈尔最著名的一部打情诗集。它是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泰戈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诗集将泛神论哲学思想融化在优美的诗行之中,以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抒情色彩浓厚。诗歌运用口语,选取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形象入诗,突出这些形象可感、可触、可视的特征,形成具体朴实、清新动人的风格。同时,诗歌吸收了格律诗所特有的重复和音节相同的原则,结合了散文诗千变万化的特点,创作了具有内在节奏感的韵律。总之,《吉檀迦利》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杰出的艺术成就让泰戈尔在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6. 风雅之寂

【答案】风雅之“寂”是俳谐美学及日本古典文艺美学的一个关键词。“寂”是对俳谐创作的概括。“寂”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层面:首先是听觉上,即“寂静”、“安静”,其次是视觉上的“寂”的颜色,可称之为“寂色”,最后指的是一种抽象的精神要素,是心理学上的含义,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7. “片夫卡式”

【答案】“卡夫卡式”是人们对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作品风格的概括。它如同“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已成为一个美学概念。在内容和主题上,“卡夫卡式”意指作品大多描写人的内心状态,揭示现代西方人个性丧失、人性异化的主题,展现物化状态下人们的精神痛苦和孤独无依。在艺术上,“卡夫卡式”追求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具有象征、悖谬、怪诞、神秘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8. 象征主义

【答案】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Symbolon , 它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馈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称为“象征”。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

二、简答题

9. 请概述小说家马尔克斯荣获198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根本原因。

【答案】《百年孤独》因其独到的艺术成就和文学史价值让马尔克斯走向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马尔克斯也因此成为拉美小说界的“掌门人”,评论界称赞他的《百年孤独》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而这部小说所采用的创作手法“魔幻现实主义”

至此才广为世人接受,人们也因此开始阅读这一文学流派的其他作品。马尔克斯荣获198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根本原因是其主题和艺术的双重魅力。

(1)《百年孤独》是一部意蕴丰富的史诗性作品

①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一百年的兴衰史

布恩迪亚家族来到马贡多小镇居住,七代人经历了兴起、繁荣、衰落到彻底消失的过程,构成了小说描写的主要内容。

②象征性地表现了作者对哥伦比亚的历史和现实的认识

作者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小镇马贡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的过程,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独裁政权的残暴、殖民主义者和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

③揭示了哥伦比亚及整个拉丁美洲屈辱历史的原因

马尔克斯在揭示原因的同时也探讨了如何摆脱与世隔绝状态的途径。通过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历史和马贡多小镇的命运,小说对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指出民族精神的愚昧落后、保守闭塞,才是该地区饱受无休止党派纷争、外来者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迫的根本原因。同时,以布恩迪亚家族和马贡多的彻底消失,象征性地表现了愚昧落后的可怕后果,警醒人们认清现实,挣脱愚昧、保守的精神枷锁,真正团结起来,才能迎来民族的美好未来。

(2)《百年孤独》集中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总之,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 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 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轻灵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当之无愧。

10.试析马克·吐温儿童题材小说的特点。

【答案】马克·吐温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三部儿童小说包括《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些小说虽然以儿童生活为主要描写内容,但描绘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图景,表达了民主自由的主题,批判了庸俗做作的社会习气、僵化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虚假的民主制度,以及黑人遭受的不公平对待。

马克·吐温儿童题材小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者把现实主义的精雕镂刻与浪漫主义的热烈抒情结合在一起,把人物心理的真实描写和幽默风趣的夸张融为一体。如在《哈克贝利. 芬历险记》中在描写密西西北河岸一带城乡的贫困景象与丑恶现象时,马克。吐温采用的是现实主义的手法; 在描写哈克和吉姆对自由向往的心境与密西西比河上的优美风景时,则采用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式的抒情笔调。

(2)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手法,以孩子般的视觉与口吻观察社会、叙述现实,形式活泼,感情真切。如哈克作为一个十二万岁的少年,以他生动活泼而又纯真朴实的口吻,天真无邪的孩子的视角,来叙述他对现实的判断、对生活的理解,使小说更显真实、生动,又不失幽默和诙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