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学位]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学位]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学位]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11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学位]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21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学位]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29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学位]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38
一、名词解释
1. 仿词
【答案】仿词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它是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称为仿词。仿词是仿拟形式之一,仿拟也称“仿化”,还包括仿句和仿调。它是在现有词语基础上进行仿造,要通过更换现成词语的部分语素来完成仿拟,因此仿词和被仿的词往往同时出现。形式上既保持着与原有词语近似的特点,内容上又获得新意。这种辞格给人以新鲜活泼、生动明快的感觉,又能产生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仿词可分为音仿和义仿两类。
2. 四呼
【答案】四呼是指以唇形为标准区分韵母的四个类型。包括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乎,合称四呼。“四呼”这一名称首见十明末无名氏《韵法直图》,完备十清人潘未《类音》,一直沿用至今。四呼把韵母开头的发音按唇形和舌位的不同分为开、齐、合、撮四个呼:韵母不是i 、u 、ü。和不以i 、u 、ü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韵母是i 或以i 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 韵母是u 或以u 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 韵母是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3. 异读词
【答案】异读词是指读音有差异但词义完全一样的词。例如“教室”有和两种
,读法,但意义都一样。这种词语就称为异读词。国家语委于1985年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作为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标准。异读词读音规范有三种情况,一是合并多种读音,二是从俗改音,三是明确读书音和口语音。
4. 文字
【答案】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发展早期是图画形式,后来逐渐发展完善而分成各小类。从文字最小单位可以划分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表音文字按照字符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分为音位文字、辅音文字和音节文字。从起源可以分为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文字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拓展了语言的功能,突破了语言在地域和时间上的局限,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传播,书面语也因此得以产生,从而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5. 半自由语素
【答案】半自由语素是不能独立成词、只能跟其它语素组合成词、在组合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这种语素意义实在,但不能够独立运用,要跟其他语素组合才能构词。比如“民”有实在的语素意义,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单说,只能用在其他语素前面或后面,变成“民主”、“人民”。
6. 指事
【答案】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是中国古代“六书”之一。用这种造字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指事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象征性符号的指事字,如用三条线表示“三”; 一种是象形字加提示符号的指事字,如“本”原义是树根,在“木”下部加一个点,表示树根的所在。
7. 方言
【答案】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指因地理区域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发音与日常用语,俗称地方话。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形成方言的因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徙,山川地理的阻隔等; 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例如,汉语中有北方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闽方言区、吴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七大方言区,每一方言下还有小的分支。
8. 十三辙
【答案】十三辙是明清以来北方戏曲、曲艺等押韵使用的十月个韵部。辙,又称辙口,合辙就是押韵。辙本是车轮轧出的痕迹,合辙就是用顺辙行车来比喻声音和谐顺口。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十三辙中每一辙的名目不过是符合这一辙的两个代表字,并没有其他的意义,所以同样也可以用这一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梭波辙”也可以称为“婆娑辙”、“言前辙”也可以称作“天仙辙”或“三千辙”。
9. 修辞
【答案】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一是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二是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 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着力探讨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10.错别字
【答案】错别字是错字与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成字,规范字典查不到的字; 别字又称“白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错别字也可简称错字,因为写“别”的也是写错的,通常所说的
写错字也包括写别字在内。
二、简答题
11.结合实例谈谈修辞同语境的关系。
【答案】(1)适应语境是选择修辞手段的前提
例如胡万春《蛙女》中,原文“我算你什么太太,我只是你诈骗的工具么! ”改为“我算你什么太太,我只不过是你鱼钩上一条蚯蚓么! ”小说《蛙女》中有一个黑头目,他用老婆的美貌去诈骗别人。原文用“工具”作比,不符合黑头目老婆的身份和习惯。改文用“鱼钩上的一条蚯蚓”作比,既形象,又符合语境,表达效果较好。
(2)修辞效果的实现需要语境的配合
有些褒义词或贬义词靠语境的帮助,可以变褒为贬或化贬为褒,改变感情色彩,产生特殊的情味和色彩。例如,“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屋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精通”本指对一种学问、技术或业务有较..
深的研究或透彻的了解,褒义色彩明显。鲁迅反用其意,化褒为贬,增加了讽刺味道。
12.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①张钮所以这般刻苦,是因为有一种坚强的思想在支配她
②参加这次运动会的八名男运动员和三名女运动员,均由优秀选手组成。
③我们不但盖出了林立的工厂、学校、住宅,而且盖出了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这样宏伟浩大的工程。
④这次在工厂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⑤敌人已经发现我们了,这里不能久住,今晚六点出发瓦窑堡。
⑥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语,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的是地方
【答案】①定语“坚强”与中心语“思想”不搭配,可改为“坚定的思想”
②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可把谓语改作“都是优秀选手”。
③第二分句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可把“盖出……工程”改作“建成了工程巨大的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第一分句的定语“林立”应改为“许多”。
④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劳动”不能是“……一天”,“是”前可改为“在工厂劳动的最后一天”,或把第二个“一天”删去。
⑤“出发”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瓦窑堡”做宾语,可把“出发瓦窑堡”改作“向瓦窑堡进发”,或“去瓦窑堡”。
⑥文艺作品的词语用的是地方自然是好不是坏,因此应该删去多余的“好坏”,把“的”字移到“语言”的前面。也可以将其替换为“好的文艺作品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