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820建筑学综合之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纳兰科圣马利亚殿

【答案】纳兰可圣玛利亚殿是兼有罗马建筑与拜占庭建筑的双重风格的教堂。该教堂内部大殿采用筒形拱,侧面则采用半圆形拱门。此教堂最具代表性的是其东西立面上,无论上下结构还是左右墙面的分配都采用三段式,这种设置方法又被称为“三三制”结构,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建筑形式。

2. 诺曼风格祭司席

【答案】诺曼风格祭司席是开设在墙面上的祭司席,采用连续拱券式壁龛,增加了墙面的通透感。同时与建筑外墙面上的拱窗、拱顶相协调,而细小的支柱则与拱券形成对比,也与建筑中粗大的墩柱形成对比。这种追求变化的细部处理在中世纪的建筑尤为多见。

3. 多立克式挑檐

【答案】多立克式挑檐是一种经常出现在多利克式建筑中的装饰,位于三陇板卜部或柱间壁中楣上,由排列整齐的圆柱状或雨珠状凸出物组成。

4. 帕拉第奥

【答案】帕拉第奥(1508~1580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建筑师,著有《建筑四书》。其设计作品以邸宅和别墅为主,最著名的为位于维琴察的圆厅别墅,此外还有威尼斯的圣马焦雷教堂等。其建筑设计和著作的影响在18世纪时达到顶峰,所谓“帕拉第奥主义”在当时传遍世界各地。

二、简答题

5. 日本建筑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有哪些?

【答案】民族特色体现为利用和展现建材的特性和质感;艺术风格较为洗练简约、优雅洒脱。

(1)一个民族的建筑特点总是最典型地表现在居住建筑上寺院同邸宅、别业相结合,寺院的许多建筑手法都不同了,例如:地板架空,四周出平台;板障和门都是轻质的,从顶棚到地面一扇一扇左右推拉的等等,这些本来都是日本居住建筑的典型手法。

(2)阿弥陀堂采用邸宅的形制,一正两厢,厢房和正寝之间距离较远,用廊子连接,称为“寝殿造”。它们充满了贵重材料做的装饰,光彩夺目,板障上和门扇上画着西方净土的旖旎风光,四

周是园池林木。这些阿弥陀堂代表着当时日本建筑和工艺的最高成就。

(3)13~14世纪,佛教建筑中主要的流派有“和式”(或称“日本式”)、“唐式”(或称“禅宗式”)、“天竺式”(或称“大佛式”)和“折中式”。这些流派都一反11世纪阿弥陀堂的华丽,趋向质素刚健。

6. 朝鲜和日本主要继承了中国哪个朝代的建筑风格?

【答案】朝鲜和日本自古就同中国有亲密的文化交流关系。他们古代的建筑和建筑群,无论在平面布局、结构、造型或装饰细节方面,都同中国有共同的或相近的特点。由于交流的关系始终不断,所以中国建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在朝鲜和日本的建筑里都有所反映。不过,他们最全面和最大量地吸收中国文化的时期,正当中国的唐朝,此后的吸收,在规模上和组织性上都远远不及。所以,朝鲜和日本的建筑中保存着比较浓厚的中国唐代建筑的特色。

7. 伊什达城门建造于哪个城廓?帕赛玻里斯是哪个王朝的宫殿?

【答案】(1)伊什达城门建造于巴比伦,是巴比伦的城门。

(2)帕赛玻里斯是波斯帝国的宫殿。

8. 简述巴洛克建筑表现建筑动态的一些主要手法。

【答案】巴洛克建筑表现建筑动态的主要手法有:

(1)平面

由于巴洛克式教堂规模的限制,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它的平面多呈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

(2)空间

平面的特殊形状,使得空间,特别是内部空间,富有非常强烈的凹凸分明、由曲面围合的各种动态感。

(3)外形

巴洛克式教堂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圆形的雨罩与台阶,断折的檐部与山花,柱子的疏密排列等,来使其更加富有立面的起伏变化与运动感。

总之,巴洛克建筑主张追求一种平面上、室内空间上、外观上的动态,强调追求新奇、标新

立异,这样的处理往往使建筑的形体支离破碎,似乎有一种力在里面冲突挣扎,以“引起世人惊讶”。

三、绘图题

9. 帆拱示意图.

【答案】

图 帆拱不意图

10.帕拉第奥母题。

【答案】

四、论述题

11.多利克柱式与爱奥尼柱式的比较。

【答案】多立克柱式与爱奥尼柱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风格

多立克柱式沉重、粗笨,反映着农业地区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爱奥尼柱式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反映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平民们的艺术趣味。

(2)柱式比例

多立克柱式比例粗壮,开间比较小;爱奥尼柱式比例修长,开间比较宽。

(3)檐部

多立克式的檐部比较重;爱奥尼式的比较轻。

(4)柱头

多立克柱头是简单的倒立的圆锥台,外廓上举;爱奥尼式的是精巧的涡卷,外廓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