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保甲法
【答案】保甲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之一。熙宁三年(1070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主要内容有: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者,出姒做保丁;农闲时保丁聚集,练习武艺;平时夜间轮流派保丁值班巡查,维持. 旃安。目的是逐步实现民兵制与募兵制相结合,以民兵取代冗兵,增强各地的武装力量。哲宗元祐占年间被废除。
2. 北府兵
【答案】北府兵是指东晋在招募北方流民基础上形成的一支军队。接受驻地在京口的军府指挥,拱卫首都建康,东晋称京口为“北府”故称为北府兵。该军为当时精锐部队,士兵皆晓猛勇敢,屡战皆捷。太元八年前秦进攻东晋,东晋以北府兵为主力,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前秦军队。后成为南朝刘宋政权创立的军事基础。北府兵一方面抵御北方强敌的入侵,另一方面也改变扬州“权重而力弱”的局面。
3. 长平之战
【答案】长平之战是指战国后期秦赵之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前后耗时三年。公元前260年,秦攻韩,义与赵国争夺韩国的上党郡。秦赵两军在长平展开决战,秦将白起击破赵军主力,杀赵将赵括,大败赵军。赵军损失四十万余人,从此一蹶不振,无力再与秦国抗衡。此战后秦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其统一中国的进程。故此战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
4. 韩非
【答案】韩非,韩国人,战国末年著名思想家,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法家的代表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从不同角度提出加强君权的主张。而韩非认为,要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法、术、势缺一不可。“法”是指成文法令。“术”是指国君操纵臣下的手段,“势”是指国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他主张把法、术、势结合起来,以加强中央集权制。他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故他的思想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
5. 九品中正
【答案】九品中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魏文帝曹巫为了拉拢士族,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延康元年(220年)命其制定,至西晋渐趋完各,南北朝时有所变化。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的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这种选官制度,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建立之初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同时它的推行也剥夺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
6. 端平入洛
【答案】端平入洛是端平元年(1234年)宋蒙两军在洛阳发生的军事冲突。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后,宋廷出兵北上,目的是收复东京开封府(今属河南)、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然后据河而守。赵葵、全子才奉命率军北进,至西京洛阳,所复州郡皆为空城,粮饷不济,蒙古军乘势反攻,赵葵、全子才无功而还,史称端平入洛。它激化了宋
与蒙古的矛盾,给蒙古大举进攻南宋提供了借口,从此长达45年之久的宋、蒙战争拉开了序幕。
7. 终始五德说
【答案】终始五德说是一种宣扬君权神授的天命循环的历史观念。终始五德说为战国时期的邹衍所创立,盛行于秦汉时期。邹衍以土木金火水五行相克的自然哲学解释王朝更替的历史原因,故名五德。他认为帝王受命统治天下,均有一定的年限,到期则以五德的顺序转移政权,成为终始。天命以符瑞为标志,受命帝王必须以所凭之德改正朔、易服色。后刘向、刘散父子又确立了木火土金水五德相生的历史循环顺序。其后相生说成为俄纬神学历史观之核心,主宰了后汉的思想意识领域。五行与朝代相对应,秦始皇采纳了终始五德体系,阴阳家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并且按照水德的相关理论设计王朝的政治制度。数用六,颜色尚黑,水德尚刑法,以酷法为治。
8. 猛安谋克
【答案】猛安谋克是女真部落和军事组织的称谓。金朝建国前,猛安谋克原为女真氏族社会的狩猎军事组织。猛安为女真部落统军首长,谋克为氏族长。建国后,阿骨打将各军由猛安、谋克逐级统领,猛安意为千夫长,谋克意为百夫长。初制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成为金基本的军政合一的组织。灭北宋后,金廷将女真猛安谋克人户以“屯田军”之称大量迁入中原,计口授田,保聚土地,无事耕田,有事战斗。在农耕生产中,猛安谋克人户越来越深地受到汉族的影响。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这种兵农合一的制度,对金的经济发展和军事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9. 票拟
【答案】票拟又称票旨、条旨、票本、拟票、拟旨是指明朝内阁处理奏章的一种办法。内阁
成立后,一切内外章奏由阁臣代替皇帝先看,并提出处理意见,墨书在一张小票(纸条)上,附贴在章奏上,呈进皇帝。即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这实际上就是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皇帝看过之后,便把小票撕了,亲自用红笔写批在章奏上,叫批红。内阁票拟经皇帝批红之后,就变成正式谕旨发下。不过大臣的票拟只有经皇帝朱批之后方能生效,故天下事务权力仍旧归于皇帝。
10.御史中丞
【答案】御史中丞是指西汉设置的官职,或称御史中执法,为御史大夫佐官。东汉改为司空,不负监察之责,而将御史大夫属下的御史中丞改为御史台长官,秩千石,负责监察百官。御史中丞下设治书侍御史2人,掌法律条文解释; 侍御史巧人,掌察举官吏违法,接受公卿群吏奏事。官吏朝见皇帝或国家举行祭天、祀庙、封王侯、拜将相等大典时,其主要负责监察威仪。而其权力仅次于尚书令。
11.六艺
【答案】六艺是指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由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组成。周代很重视贵族子弟的教育,从幼童开始,便学习这些技能。六艺教学也是根据学生年龄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其中书、数是初级课程,称为“小艺”,主要接受基础文化知识教育; 礼、乐、射、御是高级课程,称为“大艺”是为培养统治人才和军事人才的教育目的服务的。
12.周公旦
【答案】周公旦,又称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元圣”,也是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他辅佐武王消灭周朝; 武王之子成王即位后,周公摄政,武庚联合三监管叔、蔡叔和霍叔叛乱。周公率大军东征,三年后平叛,使周朝的统治扩展至东方沿海地区,黄河流域尽入周朝统治范围,周王朝灭商的事业至此最终完成。此后,周公营建东都洛邑,巩固东方。周公还制礼作乐,进行分封,治理国家。周公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论述题
13.郑和下西洋期间有过什么著作,并评价郑和下西洋。
【答案】(1)郑和下西洋期间的主要著作
《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
(2)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
①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中国最强盛时期还要追溯至汉唐时期;
②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