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对立违抗障碍是一组以易怒、易失控的情绪状态和对权威人物的敌对、挑衅、公然违抗的行为为典型特征的障碍,是破坏性行为障碍的亚型。在我国,对立违抗障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存在较高的发病率,并且其症状会阻碍儿童个体心理发展,甚至危害到其所处社会系统的安全,因而对立违抗障碍儿童群体备受关注。目前研究表明,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儿童问题的新视角越发普遍和实用。本研究在生态系统理论和父母元情绪理论的指导下,采用质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父母情绪调节能力与儿童情绪能力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聚焦在生态系统中的家庭系统,针对对立违抗障碍儿童的情绪问题构建模型,并通过个案研究对量化研究结果进行了佐证,得出以下结论: 1.对立违抗障碍儿童情绪能力在性别、居住环境上存在显著差异。男孩情绪能力较女孩更差,农村儿童情绪能力较城市、市郊儿童更差。 2.对立违抗障碍儿童父母情绪调节能力在居住环境、家庭月收入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儿童父母情绪调节能力较城市、 市郊儿童父母更差,高收入家庭父母情绪调节能力显著好于中、低收入家庭儿童父母。 3.对立违抗障碍儿童心理虐待程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与女孩相比,男孩所遭受到的心理虐待程度更为严重。 4.对立违抗障碍儿童抑郁水平在性别、家庭月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男孩较之于女孩会出现更多的抑郁症状,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抑郁水平会低于中等收入家庭儿童。 5.对立违抗障碍儿童攻击行为在性别、家庭月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与女孩相比,男孩会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攻击行为会少于中、高收入家庭的儿童。 6.与对照组相比,对立违抗障碍组儿童在儿童情绪能力、父母情绪调节能力、心理虐待、儿童抑郁水平和攻击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说,对立违抗障碍组儿童较之于对照组儿童在各个变量上表现均较差。 7.在对立违抗障碍儿童群体中,亲子间心理虐待在父母情绪调节能力与儿童情绪能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父母情绪调节能力是通过心理虐待的互动来影响儿童情绪能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