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武汉工程大学856西方经济学(微观)考研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价格—消费曲线

【答案】价格—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当消费者在选择两种商品时,在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而使预算线向外或向内旋转,那么自然会使消费者均衡点发生相应变化,连接各个不同的消费者均衡点的曲线便是价格一消费曲线。

如图所示,假定商品1的初始价格为P 1,相应的预算线为AB ,它与无差异曲线U 1相切于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1。如果商品1的价格由P 1下降为P 1,相应的预算线由AB 移至AB' ,于是,AB" 与另外一种较高无差异曲线U 2相切于均衡点E 2。如果商品1的价格在由P 1继续下降为P 1,相应的预算线由AB' 移至AB" ,于是,AB" 与另一条更高的无差异曲线U , 相切于均衡点E 3。随着商品1的价格不断变化,可以找到无数个诸如E 1、E 2和尽E 3那样的点,它的轨迹就是价格—消费曲线。

23121

价格一消费曲线

2. 停业原则

【答案】停业原则是成本理论中用于描述短期内厂商是否退出市场的一条原则。在成本理论中,市场价格恰好可以弥补平均可变成本的点就是停业点。

在临界点,企业每期的损失恰好等于它的固定成本,与停业关门的后果一样。停业原则要求: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可变成本,则厂商应该退出市场、停止生产,这样可以产生较少的损失,即只亏损固定成本。

3. 需求变化与需求量变化

【答案】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

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一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如图所示,当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化时,将引起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如需求曲线D 0。上的箭头所示。当任何一种其他影响购买计划的因素变动时,将引起需求曲线移动和需求变动。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D 0到D 1)需求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从D 0到D 2)。

4. 道德风险

【答案】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损坏另一方,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即是市场的一方不能查知另一方的行动一种情形,又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二、计算题

5. 利用图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和核心思想。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

【答案】(1)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或微观经济学是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机制亦可称为价格机制,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微观经济学理论主要分为两部分,产品市场理论和生产要素市场理论。产品市场理论主要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研究消费者作为经济人在市场上的行为,通过效用理论,需求曲线来反映。而生产者行为理论,主要违过生产论、成本论和市场论研究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为,得出市场供给曲线。然后将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研究市场均衡和经济资源配置的问题。生产要素市场理论,主要研究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从而研究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及其资源配置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通过先对单个市场行为研究,然后讨论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的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问题。

在上面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微观经济学又进入了规范研究部分,即福利经济学。探讨一资源配置,社会福利问题。

在讨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后,微观经济学又讨论了市场失灵的问题。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从而对整个微观经济领域进行全面的阐述和介绍。

(2)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主要是论证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通常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以后又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那一段话,来表述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其原文为:“每个人都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的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小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