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武汉大学819宏微观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吉芬商品
【答案】19世纪,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发现一个现象,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导致土豆价格上升,但居民对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而这无法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
,并将像土豆这种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物品称之为“吉芬物品”故此现象称为“吉芬难题”。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一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2. 边际收益
【答案】边际收益是指厂商单位销售量变化所引起的总收益变化,其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ΔTR/ΔQ 分别为总收益和销售量的变化量。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论单个厂商的销售量如何变化,其单位产品的价格保持不变,所以每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固定不变的销售价格,也就是平均收益。因此,平均收益曲线同时也是边际收益曲线,即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都是完全重合的。
3. 垄断竞争市场
【答案】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一点:
(1)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2)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
(3)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垄断竞争的存在从总体上说是利大于弊,现实中垄断竞争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市场结构,如轻工业品市场等。
4. 恩格尔定律
【答案】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公式表示为: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5. 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
【答案】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企业规模扩大后使得劳动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这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技术因素是指规模扩大后可以使生产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
规模报酬和规模经济不是同一个概念。规模报酬是所有要素投入扩大相同倍数所引起的产出变化情况,涉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规模经济涉及规模与成本的关系。两者的联系是,规模报酬递增是规模经济的原因之一。
6.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答案】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效用有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之分。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设想的数字来表示,并加以计算和比较。如消费者消费第一个包子的效用为5,第二个包子的效用为4,因此第一个包子比第二个包子的效用大1。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仅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因此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法用具体数字来描述商品效用,只能用第一、第二等序数来说明各种商品效用谁大谁小或相等。
虽然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在效用的认识方法上存在差异,但是它们说明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却是一致的。它们都认为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都能用各自的方法推导出商品需求曲线,只是它们用来表述的工具不同。其中,基数效用论的工具是边际效用,而序数效用论的工具是无差异曲线。
二、简答题
7. 根据均衡价格理论,供给变动或需求变动与价格变动的关系如何? 这些关系是否与供给规律或需求规律描述的关系相一致? 为什么?
【答案】(1)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
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2)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 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综上所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力一向变动,而供给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3)供给变动或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关系分析是在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的前提下成立的,因此上述关系与供给规律或需求规律描述的关系是一致的。
8. 有人认为,考虑技术进步因素之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会失效,你认为正确吗?
【答案】此种说法不正确。原因在于: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在增加变动要素投入量而保持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在产量达到某点后,继续增加变动要素的投入会引起该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产生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原因是,可变要素和不变要素在生产中有一个最优比例,当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小于这个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增; 当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大于这个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生产技术不变,即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技术进步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不会失效。技术进步只可能延缓边际报酬递减出现。
9.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与短期生产的合理区间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答案】完全竞争厂商短期生产和短期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这两个公式可以分别理解为:在厂商短期生产合理区间中呈下降状的MP L 曲线,对应着厂商短期成本的MC 曲线的上升段; 厂商短期生产合理区间的起点即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相交于AP L 曲线的最高点,对应着短期成本的A VC 曲线与MC 曲线相交于A VC 曲线的最低点。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SMC 曲线上等于和高于A VC ,曲线最低点的那一段。所以,根据前面提到的两个公式及对其的理解,可以推知,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对应的是短期生产中由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相交于AP L 的最高点作为起点且MP L 曲线呈下降状的短期生产合理区间。换言之,如果完全竞争厂商处于短期生产的合理区间,那么,这同时也意味着该厂商的生产一定位于短期供给曲线上。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完全竞争厂商的生产位于短期供给曲线上,那么,这同时也表示该厂商的生产一定处于短期生产的合理区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