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财经大学806会计专业基础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述题
1. 为什么说部门化是横向分工的结果? 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
【答案】(1)横向分工,是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对组织活动的管理劳动分解成不同岗位和部门的任务; 部门化是将整个管理系统分解、并再分解成若干个相互依存的基本管理单位,它是在管理劳动横向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可以说,横向分工的结果是部门的设置,或“组织的部门化”。
(2)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三者的优势和局限性分别表现为:
①职能部门化是根据业务活动的相似性来设立管理部门,它是一种传统的、普遍的组织形式。 a. 优点:职能是划分活动类型、从而设立部门的最自然、最方便、最符合逻辑的标准; 有利于维护最高行政指挥的权威,有利于维护组织的统一性; 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培训、相互交流、从而提高技术水平。
b. 局限性:由于各种产品的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都集中在相同的部门进行,各种产品给企业带来的贡献不易区别,因此不利于指导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 山于各部门的负责人长期只从事某种专门业务的管理,缺乏总体的眼光,因此不利于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 由于活动和业务的性质不同,各职能部门可能只注重依据自己的准则来行动,因此可能使本来相互依存的部门之间的活动不协调,影响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②产品部门化是指根据产品来设立管理部门、划分管理单位,把同一产品的生产或销售工作集中在相同的部门组织进行。
a. 优势:能使企业将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结合起来; 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力一向,按产品设立管理部门,更易考察和比较不同产品对企业的贡献,因此有利于企业及时限制、甚至淘汰或扩大和发展某种产品的生产,使整个企业的产品结构更加合理; 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内部竞争,由于各个产品部对企业的贡献容易辨认,因此可能促使部门间进行竞争; 有利于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每个部门的经理都需独当一面,完成同一产品制造的各种职能活动。
b. 局限性:需要较多的具有像总经理那样能力的人去管理各个产品部:各个部门的主管可能过分强调本单位利益,从而影响企业的统一指挥; 产品部门某些职能管理机构与企业总部的重叠会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待摊成本,影响企业竞争能力。
③区域部门化是根据地理因素来设立管理部门,把不同地区的经营业务和职责划分给不同部
门的经理。
组织活动在地理上的分散带来的交通和信息沟通困难曾经是区域部门化的主要理由。但随着通讯条件的改善,这个理由己不再那么重要。取而代之的是社会文化环境方面的理由。
按区域划分管理部门的贡献和弊端类似于产品部门化。
2. 简述赫茨伯格的激励一保健理论。
【答案】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即激励一保健理论(Motivation-HygieneTheory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类需要之间彼此是独立的,但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
(1)双因素的概念
①激励因素。指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的因素,这是保持职工达到合理满意水平所必需的因素,不具备这些因素,员工则不满意。即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激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 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 b. 工作上的成就感; c. 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 d. 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e. 职务上的责任感。具备这些因素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
②保健因素。指那些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消除员工的不满,但不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员工的积极性。主要包括组织的政策、行政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以及各种人事关系处理等。由于它不能起激励作用,只带有预防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又称“维持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工作行为。
赫兹伯格明确提出了10个保健因素和6个激励因素,具体如下表所示。
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2)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
①个人与工作的关系是一个最基本的力一面,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任务的成功与失败。一些内在因素如成就、承认、责任与工作满意相关。当对工作感到满意时,员工倾向十将这些特点归因十他们本身; 而当他们感到不满意时,则常常抱怨外部因素,如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
②“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则是“没有不满意”。这和传统的认为满意的对立面就是不满意,认为满意与不满意是质的差别的观点不一样。因此,消除了工作中的不满意因素,并不一定能使工作结果令人满意。
③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与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有区别的,因此管理者消除了工作中的不满意因素只能带来平和,而不一定对员工有激励作用,这些因素只能安抚员工,而不能激励员工。
(3)双因素理论在现实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①在激励时,应汁意区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努力工作,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如果员工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态度消极,那么管理者应该首先从保健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员工不满意的原因,然后给予满足,并相应以激励因素对其激励,使之转变工作态度,积极工作。
②激励的确要以满足需要为前提,但并不是满足需要就一定能产生激励作用。给予赞赏、责任和发展机会,员工会感到满意; 不表扬、不授权,员工也不会感到不满意,而只是没有满意感。工作有报酬,员工不会感到满意,而只是没有不满意感,但若只工作无报酬,员工就会不满意。保健因素的满足只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消除了工作中的“不满意”因素并不必然带来工作“满意”。
③管理中要注意给予员工激励因素的满足,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人的积极性。激励因素是以人对工作本身的要求为核心的,如果通过激励因素的改善使工作本身富有吸引力,那么往往就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的激励。因此要学会强化成就感、认可、敬业精神、责任心和晋升机会等主要令人“满意”的“激励因素”,才能有效发挥激励的作用。
④通过工作丰富化,使员工获得工作本身的激励和成就感。工作丰富化主要体现在“激励因素”的作用中。增加员工责任、赋予员工一定的工作自主权和自由度、给员工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反馈、考核、成就等几方面内容的实施来提高员工的成就感,让员工更加完整、更加有责任心地去工作,使员工得到工作本身的激励和成就感。
双因素理论促使管理人员注意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同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满足的关系,因此是有积极意义的。己经被满足的需求是保健因素,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是激励因素,满足新的需求同维持旧的需求一样重要。聪明的管理者不要一开始就做很多承诺。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必要的,没有它会导致不满,但是即使获得满足,它的作用往往是很有限的、不能持久的。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工作的安排,量才录用,使之各得其所,注意对人进行精神鼓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
3. 对于管理的概念,为什么不存在惟一的定义? 你对管理是怎么理解的?
【答案】(1)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不同领域,人们从事的管理实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管理对象、内外部环境、分析问题角度等方面的不同,导致管理实践的差异,而管理实践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人们对管理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管理,即使在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