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之艺术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艺术传播
【答案】艺术传播是指艺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它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受者,使之得到扩展。艺术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是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艺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现场表演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2. “准艺术”
【答案】“准艺术”是指艺术发生的第二个阶段。从工具的产生,到艺术的发生,大约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纯粹的实用品; 第二阶段: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这就是艺术发生的开始,称作“准艺术”、“史前艺术”或“艺术前的艺术”; 第三阶段:纯粹的艺术品,就是文明社会的艺术。“准艺术”发生在狩猎经济为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四万年至三万年以前,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准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过渡性与发展性。
3. “文以明道”说
【答案】“文以明道”说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涉及“文”“道”关系时的基本命题之一,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南北朝时期的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中已谈到“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宋代理学家将“文”、“道”关系推向了极端,趋向重“道”而轻“文”,将“文”与“道”的关系看作本末主从的关系。总之,“文以道明”说是把艺术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4. 席勒《美育书简》
【答案】《美育书简》是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家席勒的代表作,又被译为《审美教育书简》,该书是1793~1794年作者写给丹麦王子克里斯谦公爵的27封信,1795年经整理出版。第一次在人类教育史上提出“审美教育”概念,其根本日标是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德、智、体、美各有其功能不可相互替代。《审美书简》对促进美育理沦的完善,以及从历史的高度去全面阐释教育问题都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深刻地阐述了作为人的生存范畴的美和美育的现代性意义,弘扬了人性中的感性本质,批判了近代人性的分裂和异化,是一种审美现代性意义上的思考。
5. 类型电影
【答案】类型电影是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流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占据世界影坛统治地位。大制片企业为确保商业利润而实行的由制片专权,强调专业分工、各司其职的传送带式影片生产。类型电影,就是按照各种不同的标准化模式创作出来的影片。类型电
影作为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随着大制片厂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逐渐解体,类型电影也趋于衰落,各种类型之间的严格界线趋于模糊,越来越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样式划分。
6. 艺术管理
【答案】艺术管理是五种传统管理的应用——计划、组织、实施、监督和控制。艺术管理有助于表演和视觉艺术作品,并把艺术家的作品展示给观众。从理论上讲,主要有几个途径,首先是目标管理、行政手段、法制管理。
7. 审美性
【答案】审美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 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8. 叙事散文
【答案】叙事散文是散文的一种样式,以记叙事件、描写人物为主。叙事散文通过真实事件和人物的记叙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叙述描写中,也可夹以抒情、议论。叙事散文包括报告文学、特写、速写、传记文学、游记等,其侧重叙述人物、景物或事件,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且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蕴藏在对于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之中。
二、选择题
9. “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陕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这段话的作者是( ):
A. 李白
B. 贺拉斯
C. 柏拉图
D. 徐志摩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这段话出自古罗马著名文艺理论家贺拉斯的《诗艺》,它揭示了艺术审美教育作用“寓教于乐”的特点。“寓教于乐”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赏心悦目: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人们的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畅神益智。
10.“任何人,即使是最坏的人,他们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上帝的影子来。”这段话的作者是:( )。
A. 席勒
B. 狄德罗
C. 普希金
D. 巴尔扎克
【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这段话出自席勒的《强盗》,它揭示了上帝的意志代表了“我们心中的纯粹理性的原则”,即人的意志中的崇高的神性。“我们意识到除非我们的意志与我们心中的纯粹理性的原则协调一致”意味着仅仅当人类意识到应该向上帝的意志靠拢,即向人的崇高的神性靠拢时,上帝才起到了提升人类道德境界的作用。这段话阐明了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即从“完整的人”到“全能的神”的典型。
三、简答题
11.为什么说工业设计适应了现代社会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答案】工业设计适应了现代社会日益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原因在于:
(1)十九世纪西方工业技术的大规模发展,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机械化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机械化生产的产品缺乏美感。
(2)二十世纪初期在德国工业和“包豪斯”组织旨在致力于新的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这种主张随后成为风靡世界的艺术思潮,影响了工业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影响到整个造型艺术领域的美学观念。
(3)只有使工业技术与美术结合起来,才能生产出在市场上更受欢迎的产品,同时满足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要。
12.艺术批评的性质、特征与作用?
【答案】(1) 艺术批评的性质
①从接受角度看,艺术批评是艺术接受方式之一。
②从创作于大众接受的关系角度看,它又是调节、引导它们。并使其相互促进和发展的中介力量。
(2)艺术批评的特征
艺术批评是艺术接受的方式之一,具有集创造性,接受性与中介性于一体的特征。
(3)艺术批评的作用
①艺术批评在艺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之间起沟通、调节和引导的作用。
②艺术批评能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批评来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进而影响艺术的接受。
③艺术批评对美术创作的调节还体现在对作品的社会接受效果进行考察。
13.简述艺术活动的性质。
【答案】艺术活动的性质主要有:
(1)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为媒介创造形象和意境来满足人类审美需求的精神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