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公共设施水平逐步提高,邻避设施不可避免地增加。由于其具有明显“收益——风险不均衡”的特征而易引发邻避冲突。本文在简明概述邻避现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将研究目标锁定在邻避效应较为隐蔽的城市路桥工程引发的邻避冲突上。
本文主要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L市"7451"工程中七路四桥引发的邻避冲突进行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将邻避冲突划分为"冲突萌芽——冲突强化——冲突急遽——冲突缓和"四个阶段,描述了居民在四个阶段所采取的抗争行为以及政府、村干部在邻避冲突中所采取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政府与附近居民发生冲突的焦点在于公益性、程序公正、利益补偿三方面的问题。进而分析了路桥工程邻避冲突产生的原因,针对成因,提出解决路桥工程邻避冲突的建议。
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说明了本次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明确论文的研究方向。
第二部分是对邻避现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文献总结。从邻避的概念、邻避设施的分类、邻避冲突的成因和解决对策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邻避现象研究取得的成果,指出关于路桥工程邻避冲突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此外,还简单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关于邻避现象的研究多采用个案研究、比较研究、规范研究等方法,研究角度和学科领域非常广泛。
第三部分是对L市"7451"工程邻避冲突的详细描述。本文将邻避冲突划分为"冲突萌芽——冲突强化——冲突急遽——冲突缓和"四个阶段,对居民所采取的抗争行为、政府的应对措施和效果、抗争的结果等进行描述。
第四部分是对路桥工程邻避冲突的成因分析和解决建议,这是全文的重点和核心。运用主体分析法确定了邻避冲突产生的原因包括:(1)邻避设施所具有的负外部性是导致邻避冲突的根本原因;(2)政府精英主义的决策模式是引发邻避冲突的导火索;(3)邻避冲突爆发后应对措施不当是激化邻避冲突的催化剂;(4)居民受教育程度低、异质性小等因素也对邻避冲突造成了一定影响。但研究亦发现居民在路桥工程邻避冲突中采用的抗争方式存在从众、宣泄、谋求私人利益等不合理因素。
因此,政府应多种补偿方式以缓解民众的邻避情结,通过加强信息沟通以扩大民众的参与度,强调事前源头治理以合理应对邻避冲突。同时,研究发现,面对社会关系网络紧密、居民同质性较高的城乡结合带邻避冲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委员会化解邻避冲突的作用效果显著。
社会各主体则应坚持理性面对邻避冲突,公共媒体应坚持舆论报道的公共理性,普通民众应社会理性,核心抗争者则做到理性抗争,更好地站在城市发展的高度理解邻避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第五部分是结论,对全文的写作要点进行总结,并指出了研究目前尚存在的不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