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18管理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组织冲突

【答案】组织冲突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由于在工作方式、利益、性格、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不一致性所导致的彼此相抵触、争执甚至攻击等行为。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各样的冲突,特别是在变革中是不可避兔的。

2. 目标效价

【答案】目标效价又称目标价值,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将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估价,即对组织所提供的诱因或报酬的全部预期价值的主观估计,衡量其价值大小的依据是这些诱因或报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个人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人总是期望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标,目标本身对于激发人的动机具有一定的影响,而激发力量的大小又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目标效价,一是期望值,即这两个因素的乘积。其表达式为:激发力量一目标效价x 期望值。

3. 管理创新

【答案】管理创新是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这种范式既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组织日标和责任的全过程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的细节管理。这一概念包括五个方面的管理创新内容:

(1)提出一种新发展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

(2)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

(3)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

(4)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5)进行一项制度的创新。

二、判断题

4. 根据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对于成熟度高的下属应该采取低工作低关系。( )

【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当下属成熟时,由于下属既有能力又愿意承担工作、担负责任,因此领导者可以只给下属明确目标、提出要求,由下属自我管理,此时可采用低工作低关系的行为,即授权式领导方式。

三、简答题

5. 许多管理人员都认为,“计划跟不上变化,所以制订计划根本没有用。”这样的说法对不对? 为什么?

【答案】这种说法不对。计划是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和安排。管理者不论居于什么层次,在什么样的部门负责,都必须做好计划工作。具体内容如下:(1)“计划跟不上变化”主要是由于计划没做好。一个好的计划必须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通过事先估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同时计划本身具有灵活适应性,可以借助应急计划和滚动计划等方法不断调整计划实施中的偏差,使计划符合实际,从而对企业管理起到指导作用。

(2)! 一划为促进组织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包括:①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由于企业所处环境不断变化,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主管人员必须对未来的变化进行预测。周密的i1一划和科学的预测将使得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被降到最低限度。②使组织集中全力于目标。周密的计划有利于使各部门的努力协调一致,有利于推动组织中的全体人员形成一股指向整体目标的合力,产生巨大的整体效应。③使组织的活动经济合理。有利于减少组织活动中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使得企业以及其它各种组织的活动做到经济合理。④为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计划是控制的基础,为有效控制提供了标准和尺度。没有计划,控制工作也将不存在。

6. 在信息的存储中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案】信息的存储工作山归档、登录、编目、编码、排架等环节构成。在这些环节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准确性问题。在对信息进行记载、登录时,要做到内容准确、表述清楚、结构有序。

(2)安全性问题。要保证信息在存储期间不会丢失与毁坏。对于文献信息,组织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应采取先进的保存技术,争取做到防潮湿、防虫咬、防火灾、防腐蚀; 对于电子信息,一方面要注意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 另一方面要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防止丢失。

(3)费用问题。信息的存储应尽量节约空间,以节省费用。另外空间的节约也便于保管和检索。

(4)方便性问题。方便性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使用方便,信息的存储要便于人们检索。在编码、排架上要有统一的标准。在选择标准时,要结合组织自身的情况慎重考虑,并且一旦选定标准,就不要轻易改变。在信息存放处,放置计算机及卡片等检索工具,便于信息使用人员检索。第_层含义是指更新方便。由于外部环境与组织自身情况的瞬息万变,信息需要不断更新。陈旧的信息有时不仅无益,甚至有害。在对信息存储时,要充分考虑是否便于将来增添新的信息、删除无用的信息或修改变化了的信息。

7. 目标管理的利弊分析。

【答案】(1)目标管理又称成果管理,或标的管理,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是以泰罗的科

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2)目标管理的优点

①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

②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由于组织目标的成果和责任划分到每一个职位或部门,容易发现授权不足与职责不清等缺陷;

③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将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提高了士气;

④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相互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

(3)目标管理的缺点

①偏重操作而忽视原理; ②制定目标缺乏统一指导; ③制定目标困难; ④过多强调短期目标; ⑤哲学假设不一定都存在; ⑥目标商定可能增加管理成本; ⑦缺乏灵活性; ⑧有时奖惩不一定都能和日标成果相配合,也很难保证公正性,从而削弱了目标管理的效果。

8. 控制过程包括哪些阶段的工作? 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

【答案】(1)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二个基本环节的工作:

①确立标准:a. 确定控制对象; b. 选择控制的重点; c. 制定标准的力一法。

②衡量成效:a. 通过衡量成绩; 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b. 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③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③纠正偏差:a. 找出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 b. 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c. 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2)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控制:

①适时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只有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才能避免偏差的扩大,或防止偏差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

②适度控制。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

必须注意:a. 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b. 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c. 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③客观控制。控制工作应该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或促进企业活动沿着原先的轨道继续前进。因此,有效的控制必须是客观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客观的控制源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及其变化的客观了解和评价。为此,控制过程中采用的检查、测量的技术与手段必须能正确地反映企业经营在时空上的变化程度与分布状况,准确地判断和评价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与计划要求的相符或相背离程度,这种判断和评价的正确程度还取决于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是否客观和恰当。

④弹性控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可能遇到某种突发的、无力抗拒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企业计划与现实条件严重背离。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在这样的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维持企业的运营,也就是说,应该具有灵活性或弹性。弹性控制通常与控制的标准有关。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弹性的计划和弹性的衡量标准。有效的控制系统还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抓住影响整个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