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781新闻传播学综合一之传播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人民的选择》
【答案】《人民的选择》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这次调查在俄亥俄州的伊里县进行,所以又称“伊里调查”。研究发现媒体在总统大选中的传播效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显著,由此还提出了著名的“舆论领袖”概念和“两级传播理论”。该研究直接否定了“子弹论”,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时代。
2. 信度、效度
【答案】信度是指可靠性,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也指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变量。换言之,信度是指同一或相似母体重复进行调查或测验,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效度是指测量工具测出变量的准确程度。换言之,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测量工具能准确、真实、客观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3. 新闻本位观念
【答案】新闻本位是指新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讲述真实的故事,即新闻报道要遵循事实第一、新闻第二的准则,从客观实际出发,反映报道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客观真实的事件或人物动态;
②讲述百姓的故事,即新闻报道要深入生活和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群众,报道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
③公平、客观得讲述故事,即新闻报道要不偏不倚,采取中立的态度报道事件中的当事者,发表的评论和解读也要基于客观事实,不做拔高;
④及时讲述正在发生的故事,即新闻记者要第一时间报道正在发生的突发事件,争取时效,将第一现场的信息快速传递给广大受众群体。
4. 刻板印象
【答案】刻板印象是李普曼在他的代表作《舆论》中提出的概念,又称刻板成见,这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这种观念或印象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版印象可以为人们判断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板印象,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的通行的刻板印象,
因此,它也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手段。
5. 大众传媒的麻醉功能
【答案】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具有明显的负面功能。它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他们在读、在听、在看、在思考,但是,他们却把这些活动当做行动的代替物。他们有知识、有兴趣,也有关于今后的各种打算,但是,当他们吃完晚饭、听完广播、读完晚报以后,也就到f 睡觉的时间了。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把这种现象称为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6. 组织
【答案】从广义上来看,任何由若十不同功能的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或秩序相组合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都可以称为组织,如细胞组织、肌肉组织、人体组织等等。在狭义上,组织指的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从这个定义而言,组织既是社会群体的一种,又与一般的松散群体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区别是多方面的,一般而言,辨认一个群体是否属于组织,主要看这个群体中是否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或管理系统,用马克斯·韦伯的话来说,即是否存在着一个“管理主体”。在这个分类标准下,凡是具有中枢指挥或管理系统的群体,如政党、军队、政府机构、企业、社团等等,都属于组织的范畴。组织都是为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而设置或成立。与一般社会群体的目标相比,组织目标更明确、更系统,它的实现需要严格的制度化措施的保证。
7. 信息
【答案】信息是指消除事物中或事物之间仟何不确定因素的东西,包括消息、资料、情报、数据、图像、知识、思想等。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规律。信息的特性有:①信息的共享J 性; ②信息的扩散性; ③信息的传递性; ④信息的扩充性; ⑤信息的浓缩性; ⑥信息的替代性。
8. 宣传策略中的“洗牌作弊法”(cardstacking )
【答案】宣传策略中的“洗牌作弊法”(cardstacking )是指选择采用陈述的方法,通过或真或假、清晰的或糊涂的、合法的或者不合法的叙述,对一个观念、计划、人或者产品做尽可能好或者尽可能坏的说明。例如引用电影评论的电影广告,引语都经过小心选择,只用最有利最好听的语言。这种宣传方法与语义学上的偏向技巧基本上是一样的。“洗牌作弊法”也是把关人概念的雏形。
9. “使用与满足”理论
【答案】使用与满足理论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一个有关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的传播
理论。传播学家E. 卡茨的《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作。
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特定需求的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该理论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和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不是媒介在操纵人,而是人在使用媒介。而人使用媒介只是为了满足其需要而已。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开创了从受众角度考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先河。
10.“5W 模式”
【答案】 “5W 模式”是指美国学者拉斯韦尔1948年在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拉斯韦尔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并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为的“5W 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这五个W 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Sayswhat (说了什么),Inwhich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whom (向谁说)和Withwhateffect (有什么效果)。
二、简答题
11.简评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答案】1959年,美国从事社会学研究的赖利夫妇在《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系统模式。这个模式认为,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而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从事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个体系统各有自己的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
(2)个体系统与其他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
(3)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
(4)群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保持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赖利夫妇认为,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也是现代社会各种传播系统中的一种。
在这个模式中,社会传播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微观的、中观的和宏观的系统,每个系统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与其他系统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每一种传播活动,每一个传播过程,除了受到其内部机制的制约之外,还受到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广泛影响。这种结构的多重性和联系的广泛性体现了社会传播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综合系统。
12.简述影响受众碎化的影响因素。
【答案】(1)碎化是个使原来集中于少数阅听项上的受众分散到越来越多选项中的过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