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七千人大会

【答案】七千人大会是指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会议前后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七千人大会虽然未能彻底克服党内存在的左的指导思想,但是对于纠正“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动员全党坚决贯彻执行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

【答案】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3. 科教兴国

【答案】科教兴国是在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首次提出的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具体体现。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实现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同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列为今后15年直至21世纪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之一。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科教兴国”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4. 基尔特社会主义

【答案】基尔特社会主义是梁启超、张东荪等提出的社会改良主张。吉尔特社会主义基于政治、经济二元论以及职能划分原则,主张国家与基尔特(工会)应各有各的职务与权力。国家代表消费者的利益,做为生产工具的所有者,而劳动者所组成的自治团体的基尔特则代表生产者的利益,负责生产工具的管理。他们认为,发展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必由之路,但由于资本主义存在许多弊端,因此要阶级调和、劳资合作,称为“劳资调和主义”。他们还主张通过发展教育、打

倒军阀、发展实业等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他们的思想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奉行阶级调和理论,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5. 满铁

【答案】满铁是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是从1906年~1945年在中国东北存在的一家日本特殊公司。它是日本经营满洲的核心,在极盛期里握有了80多家关联企业的股权。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曾被称为“旧本在中国的东印度公司”,即以公司的名义实行殖民侵略。因此满铁也被称为“殖民会社”。

6. 百团大战

【答案】百团大战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对华北日军发动的一次反扫荡战役。1939年以来,日军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实施“囚笼政策”。尤其在横贯太行山、连接太原至石家庄的正太铁路线上,日军在沿线的大小城镇、车站、桥梁、隧道附近密布据点,阻断了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间的联系。1939年8月至次年1月,彭德怀率领八路军104个团在正太路打击日军,摧毁正太路等华北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发动来源、灵丘战役,榆社、辽县战役,占领了榆社,反击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百团大战打破了敌人对根据地的分割、封锁,对巩固和扩大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振奋了全国的抗日士气。

7. 伪满洲国

【答案】伪满洲国是日本在占领中国东三省后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以“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一个所谓“建国宣言”,宣布“满洲国”成立。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称为“伪满洲国”或“伪满”。“首都”设于新京(今吉林长春),“领土”包括现今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以及内蒙古东部、河北省承德市。

8. 华北事变

【答案】华北事变是1935年继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侵占华北,制造的一连串侵略事件的统称。1935年6~7月,《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签订后,中国在河北和察哈尔的主权大部丧失。日本帝国主义又策动汉奸制造“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企图使冀、察、绥、鲁、晋五省脱

10月,11月,离中国。日本在河北省的香河指使汉奸暴动,占领县城。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

东防共自治委员会”,12月,国民党政府指派宋哲元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关于“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9. 尚校院系调整

【答案】高校院系调整是指为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根据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对旧的高等教育制度、教学组织所采取的改革措施。院系调整从1951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到1953年基本完成。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

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逐步创办函授学校和夜大,为大量吸收工农成分的学生进人高等学校准备条件。调整工作以华北的北京、天津,华东的上海、南京为重点,先确定专业设置,然后统一调配师资。经过这次调整,高校的性质和任务更加明确,特别是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但也存在机械搬用苏联经验、不适当取消专业等缺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成长和合理使用。

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为了把党的工作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而于1978年底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全会之前,党中央专门召开了历时36天的工作会议,为全会做了充分的准备。邓小平在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11.实验主义

【答案】实验主义是民国时期胡适提出的改良中国社会的主张。胡适生前说:“只有实践证明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胡适在哲学上是一个实验主义者,在政治上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在社会改造问题上则是一个改良主义者。因此,他主张对中国社会作彻底的改变,主张进行一点一滴的温和的社会改良,反对用革命的方法来改变中国社会。由于他没有真正认清民国时期的社会性质,与马克思主义为敌,其改良思想注定是失败的。

1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中国七届二中全会是1949年3月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中央全会。毛泽东向全会作了报告。全会集中讨论了夺取全国胜利,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的问题。指出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中国的发展方向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会议还着重研究和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诸方面的基本政策。全会号召在胜利面前,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与思想上的基础。

二、论述题

13.分析共产党内“左”倾错误一再出现的原因。

【答案】共产党内“左”倾错误一再出现的原因如下:

(1)中国共产党还处于成长阶段,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还不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