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714艺术原理与美术史之中国美术史教程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仕女画
【答案】仕女画是人物画的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 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中国仕女画形成在一千多年前的两晋时期,到唐代,仕女画在题材上突破了汉魏至六朝时期贞女、烈女的藩篱,偏重于表现贵族妇女闲逸的生活方式,单调而悠闲的生活情调。人物面部丰满、体态丰厚壮健,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是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张首、周昉是唐代最具盛名的仕女画大家,驰誉丹青。张首在盛唐时画贵族人物最负时誉,不仅能够表现上层社会妇女的姿容情态,而且善于巧妙地刻画出“金井梧桐叶落黄”这种宫女被冷落的凄凉情调,如《虢国夫人游春图》卷等。周昉出身显贵,多画宫廷妇女,其风格为优游闲逸,容貌丰肥,衣榴劲简,色彩柔丽,独树一帜,如《挥扇仕女图》卷等。
2. 马家窑文化彩陶
【答案】马家窑文化彩陶主要分布于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晚于半坡类型。装饰花纹以点和螺旋形花纹最为出色,点之外,围有螺旋纹,具有强烈的动感,内彩特别发达,从器口到器足,布满全体,有丰满繁褥之感。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三个特点:①满,纹样满饰。②内彩。③点和螺旋纹。因此马家窑文化彩陶具有旋动、流畅的美感。
3. 张家样
【答案】张家样,南朝萧梁时期画家张僧繇所创的佛教人物画风格,被称为“张家样”。张僧繇以善画佛道著称,亦兼善画人物、肖像、花鸟、走兽、山水等。在“张家样”中,张僧繇吸取天竺凹凸花之绘法,一改“顾陆”以来的“秀骨清像”人物造型,首创“面短而艳”的富于立体感的形象,人物形象具丰肤美,故唐代理论家评他“得其肉”,是绘画技法上的一大进步。此“张家样”式,是张僧薪区别于其他人物画大家的明显标志。
4. 博山炉
【答案】博山炉是汉代铜器中一个最具特色的品种。汉代“博山炉”炉体呈“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盖上部雕镂成山岳的样式,象征海上的仙山“博山”。博山炉盖上的山峦群峰中常饰以飞禽走兽,穿插在云气之间,其下承之以人形及盘。山间有孔,当香料在炉中燃烧时,烟气可从镂孔冒出,云雾缭绕。炉座成盘形,用以盛水,以助蒸香气。
5. 顾陆
【答案】顾陆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顾恺之、陆探微。陆探微的人物画师法顾恺之,顾恺之、陆探微_人画风皆为笔迹周密的“密体”,因而并称“顾陆”。顾恺之用线“紧劲联绵,循环超忽”,如“春蚕吐丝”,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陆探微作画“笔迹劲利”,气势连贯,被称为“一笔画”。代表作有《萧史》、《木雁》等。
6. 高颐阔
【答案】高颐阔,东汉益州太守高颐墓前的威仪性建筑,位于四川雅安,它是仿木结构的子母17,包括台基、网身、17楼、屋顶四部分。高颐网是全国唯一碑、墓、神道、石兽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葬制实体,其17身则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雕刻最为精美,内容最为丰富的珍贵古迹。
7. 三远
【答案】三远是山水画的三种取景法,即高远、深远、平远,是中国画特有的透视法。由北宋郭熙在其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中提出。“三远”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中对于构图、透视原理的三种不同方法的视觉感受和绘画意境的诞生,对中国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8. 司母戊方鼎
【答案】司母戊方鼎亦称后母戊鼎,是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鼎重达875公斤,腹面四周边框饰古代商周时期常见的兽面纹。大鼎造型大方,精致,庄重肃穆,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也是商文化发展到顶峰的产物,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司母戊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9. 吴门画派
【答案】吴门画派是明代中期活动于苏州地区的文人画流派。该派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代文人画传统,致力于平和典雅、蕴蓄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以有“吴门四家”之称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画家。
10.雕漆
【答案】雕漆是唐代创造的漆器新产品,它是先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待一定厚度,再进行雕刻,这种做法现在通称剔红。
二、论述题
11.唐代书法的主要成就主要有哪些?
【答案】背景:唐代社会鼎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唐太宗竭力推崇王羲之,并亲为作《王羲之传论》。唐代书法的主要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楷法的确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三大楷书家。
①欧阳询
欧阳询,字信本,唐代三大楷书家之一。
a.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b.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c.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
②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人,人称颜鲁公,为人忠直,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
a. 擅楷、行书,以大楷著称,浑厚雄强。颜体楷书,于圆满中见筋骨,笔力雄健,力沉势足,大气磅礴,树立了一代新风。
b. 其正书笔画横平竖直,丰腴雄强,结体则宽博大度,字字谨严,颇有庙堂气,被视为千余年来书学典范。
c. 楷书作品有《东方朔画赞》(早期),《中兴颂》(成熟期),《颜家庙碑》(晚年),以及《自书告身》《祭侄文稿》《争座位帖》(行草书)。
③柳公权
柳公权,字诚悬,晚唐书法家,以楷书著称。
a. 柳公权的书法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与颜体不同,更偏重骨力,时有“颜筋柳骨”之誉。 b. 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
c. 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蒙诏帖》。
(2)行书觉醒:初唐欧、虞、褚等人的行书创作。
①虞世南
虞世南,字伯施,初唐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政治家。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a. 他的字用笔圆润,外柔内刚,结构疏朗,气韵秀健。
b. 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蝉》。
②褚遂良
褚遂良,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a. 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b 代表作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
(3)草书的再飞跃:张旭、怀素的“狂草”。
①张旭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以草书著名,史称“草圣”。嗜酒,每大醉后作书,世称“张颠” a. 书家全凭意气,虽千奇百怪,而求源流,无一笔不合规矩,其草书被列为“三绝”。
b. 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