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许多译者曾将其译成英语。2011年是这篇作品诞生90周年。在过去的90年中,全世界数以亿计的读者为故事唏嘘感叹,而这篇不朽的作品还将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美国翻译家威廉·莱尔于1990年发表了他的《阿Q正传》新的英译本。这个新译本在语言和风格上都很成功,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欢迎。
当今英译现当代中国文学的译文质量不能令人满意。中国译者似乎无法向英文读者展示中国作家的文学魅力。除了语言能力的原因,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在现代西方翻译理论中,吉迪恩·图里的规范论可以使我们获得启示,因为从规范论中可以知道什么是“好”的翻译和为什么要这样翻译,这无疑可以为汉译英翻译实践提供思路。莱尔的《阿Q正传》新的英译本就是进行这项研究的绝好的范本。不仅因为他的翻译成功且受到读者的欢迎,而且因为莱尔将译者主体在翻译中体现了出来,而这一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应该被纳入描述翻译学的理论框架内。
译者主体性在莱尔的翻译中具体体现为增加大量的脚注为英语读者传递中国文化的信息。脚注可以有效的解释中国文化的内涵和暗示,以及鲁迅的写作艺术。因此,规范和译者主体性的互动关系共同决定了翻译过程中译者的选择并造就了翻译作品的最终面貌。这个结论对我们思考提高汉译英的质量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此篇论文中的主要部分是将规范理论和译者主体性应用在莱尔的《阿Q正传》英译本上。长久以来,《阿Q正传》被诸多译者翻译并推广,作为研究背景,历来《阿Q正传》的译本和美国翻译文学现状将会被简要介绍。通过分析莱尔的译本,可以发现译者向目标语文化中的规范靠近的清晰意识以及他所遵守的规范。他的译者主体性体现在向读者传递文化信息的方法,即增加脚注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此主体部分证明了译者主体性必须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被纳入描述翻译学范式中。
正如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所说:阿Q不会容易的死去,因为他不仅代表了普通中国人的性格中的缺陷和软弱,也代表了世界上其他国家人民的缺陷和软弱。因此为了将此伟大的作品发扬推广,翻译研究者应从不同的范式和角度研究鲁迅作品的翻译。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未来还需做更多深入的研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