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学研究设计中,关于匹配说法错误的是() 一般来说,对某一因素的匹配可以消除该因素引起的混杂。 匹配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混杂因素、提高研究效率。 在队列研究、实验研究中都可以采用匹配来控制混杂因素。 对某一因素的匹配也就会失去对这一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的机会,丢失了该因素信息。 流行病学研究中,匹配因素越多越好。
麻风病的诊断依据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皮损伴明确的感觉丧失。 周围神经粗大,伴相应神经支配区感觉障碍和肌无力。 皮肤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 组织病理检查有麻风特异性改变。 上述四项中有任何一项或一项以上可以确诊。
3岁男孩。长期偏食。近1个月面色渐苍白,自诉全身无力。体检:肝肋下4cm,脾肋下1cm。血常规:Hb70g/L,RBC3.0×1012/L,Ret2.0%,WBC、PLT均正常,MCV74fl,MCH26pg,MCHC30%。考虑为缺铁性贫血。如该患儿服用铁剂后Hb有所上升,但升至90g/L后不再上升,最应与下列何种贫血相鉴别() A.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巨幼细胞性贫血。 慢性病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光毒反应性药疹的特点不包括() 多发生于曝光后7~8小时。 只出现在曝光部位。 任何人均可发生。 皮疹与晒斑相似。 有一定潜伏期。
3岁男孩。长期偏食。近1个月面色渐苍白,自诉全身无力。体检:肝肋下4cm,脾肋下1cm。血常规:Hb70g/L,RBC3.0×1012/L,Ret2.0%,WBC、PLT均正常,MCV74fl,MCH26pg,MCHC30%。考虑为缺铁性贫血。口服铁剂治疗的剂量为() A.元素铁每次0.5~1mg/kg,每日2~3次,餐前。 元素铁每次1~2mg/kg,每日2~3次,餐前。 元素铁每次3~4mg/kg,每日2~3次,餐前。 元素铁每次0.5~1mg/kg,每日2~3次,两餐之间。 元素铁每次1~2mg/kg,每日2~3次,两餐之间。
针灸治疗虚证崩漏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