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吉林住院医师儿科题库>造血系统疾病题库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3岁男孩。长期偏食。近1个月面色渐苍白,自诉全身无力。体检:肝肋下4cm,脾肋下1cm。血常规:Hb70g/L,RBC3.0×1012/L,Ret2.0%,WBC、PLT均正常,MCV74fl,MCH26pg,MCHC30%。考虑为缺铁性贫血。如该患儿服用铁剂后Hb有所上升,但升至90g/L后不再上升,最应与下列何种贫血相鉴别()

A . A.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 .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C . 巨幼细胞性贫血
D . 慢性病贫血
E . 铁粒幼细胞贫血

主诉:患儿,女,23个月,发热2天,呕吐、腹泻1天,抽搐1次。病史:2天前始出现腹泻,呈水样便,后期可见脓样便,伴呕吐,并抽搐1次,1h前出现神志不清,急来就诊。查体:T39.2℃,P200次/分,R60次/分,BP68/49mmHg,神志不清,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末梢冰冷,气促明显,肺部呼吸音粗,啰音未闻及,心律齐,杂音未及,心音低钝,腹胀明显,肝脾未及肿大,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 男,54岁,1年前日常活动后出现胸骨后疼痛,每日2~3次,近2月发作次数增多,每日5~6次,轻微活动也能诱发,发作的心电图ST段呈一过性水平压低,应诊断为() 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中间综合征。 变异型心绞痛。 流行学研究设计中,关于匹配说法错误的是() 一般来说,对某一因素的匹配可以消除该因素引起的混杂。 匹配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混杂因素、提高研究效率。 在队列研究、实验研究中都可以采用匹配来控制混杂因素。 对某一因素的匹配也就会失去对这一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的机会,丢失了该因素信息。 流行病学研究中,匹配因素越多越好。 针灸治疗虚证崩漏应() 针刺用补法。 可施用灸法。 针刺用泻法。 调补冲任、益气固经。 选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患者,男46岁,超声体检发现左肾病变,呈圆形,边界清晰,整齐光滑,直径1.0cm,肿物内无回声,后方回声明显增强。根据声像图特征,诊断是()。 肾囊肿。 肾囊肿合并感染。 肾囊肿合并出血。 肾肿瘤。 以上都不正确。 3岁男孩。长期偏食。近1个月面色渐苍白,自诉全身无力。体检:肝肋下4cm,脾肋下1cm。血常规:Hb70g/L,RBC3.0×1012/L,Ret2.0%,WBC、PLT均正常,MCV74fl,MCH26pg,MCHC30%。考虑为缺铁性贫血。如该患儿服用铁剂后Hb有所上升,但升至90g/L后不再上升,最应与下列何种贫血相鉴别()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