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 2
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 13
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 24
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 36
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 46
一、名词解释
1. 传播效果
【答案】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它具有双重含义:①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是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②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2. 全党办报
【答案】全党办报是指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行的号召党组织和党员参加党报工作的方针和优良的办报传统。1944年由《解放日报》在社论中首次提出,后毛泽东系统阐述了全党办报思想。“全党办报”的内容包括:①党报是党的耳目、喉舌,党组织要领导和指导党报的工作,要善于使用党报指导各地的工作; ②党组织和党员要关心党报,要阅读党报,要为党报写文章; ③党组织和党员负有推销党报,扩大党报发行量的责任; ④每个单位都要办墙报,增加报纸的数量。全党办报的思想,在党的早期办报活动中就有所实践和表述。
3. 知情权(知晓权)
【答案】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知情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而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专门性的大众信息传媒,有权利更有责任及义务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开拓公共信息资源。
4. 知识沟假说
【答案】“知识沟假说”是指关于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与社会阶层化问题的理论,由美国学者蒂奇诺等人于1970年提出。这一理论假说认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
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这就是“知沟”理论的诞生。“知沟”理论提出了信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两极分化问题。
5. 第三人效果
【答案】第三人效果是指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第三人效果的基本思想是:特定的消息“对你我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一般读者很可能受到很大影响”。其假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与感受有关,假设“人们认为,大众传播的消息对其他人会比对自己有较大的效果。”另一个部分与效果有关,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这些行动就组成了原本消息的效果—虽然不是很直接的效果。
6. 《读卖新闻》
【答案】《读卖新闻》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报纸。1874年创刊于东京,创办人子安峻、本野盛享、柴田昌吉,该报初为隔日刊,只发行200份,半年后改为日刊,发行量猛增至一万份,居东京各报发行份数之首。从1886年起,《读卖新闻》开始刷新版面,以市民和中小企业主为读者对象,大量刊登文学作品,使该报以“文学报,,的特质身价倍增。1950年起实行股份公司制,国内设有四个分社,国外有三个总局,有早晚刊,在纽约发行卫星版。
7. 新闻价值
【答案】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新闻价值的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和价值尺度。西方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价值的试金石。无产阶级新闻学则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获知新闻的需求,注重社会效果作为新闻价值的基本含义。新闻价值理论产生于西方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时期,它是在新闻社会化、商品化的客观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是徐宝磺。
8. 新闻媒介的共性
【答案】新闻媒介的共性即新闻媒介的一般性质,是指包括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阶级、各种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①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它仅仅是舆论机构,没有立法、司法、行政机构那样的强制性和指挥权; ②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有一定的区别。
二、简答题
9. 简述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世界新闻传播秩序的论争过程。
【答案】(1)世界新闻传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在国际新闻传播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冲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国际新闻
传播领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平衡、流向不合理、内容不公正的现象。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新闻传播力量悬殊,发展极不平衡。
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新闻信息的流向不合理,基本上都是前者流向后者,而由后者流向前者的却微乎其微。
③国际新闻传播的内容存在种种不客观、不公正、不健康的现象。
(2)为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而作的斗争
以1976年为界,建立新秩序的论争历程可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
①论争的第一个阶段
196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大众传播媒介和国际了解,,讨论会首次提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问存在着新闻和信息传播的不均衡和不平等问题。
197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问题。
1973年,第四届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认为,争取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必须与争取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结合起来。
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8届大会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与发达国家的代表进行了交锋。
1976年3月,突尼斯不结盟国家交流问题讨论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建立“国际新闻新秩序”的口号。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第19届大会。会后组成“国际交流问题研究委员会”。论争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②论争的第二个阶段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0届大会通过《关于大众传播工具为加强和平与国际了解,为促进人权以及为反对种族歧视、种族隔离和反对煽动战争作贡献的基本原则宣言》。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1届大会讨论新闻交流和记者自由权利问题。“国际交流问题研究委员会,,主席肖恩. 麦克布赖德提出详细的调查报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交流与社会今天和明天》。1981年,一十多个发达国家的代表在法国召开会议,通过“塔鲁瓦宣言”。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届大会讨论并制定了1985-v7989年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中期计划。1985年,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年底,英国也退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英两国的退出,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临空前的财政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进程。1987年6月,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召开的不结盟国家新闻部长会议通过了《哈拉雷宣言》,呼吁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在传播领域的合作,推动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斗争。
10.新闻活动发生的基本条件。
【答案】新闻活动发生的基本条件主要有如下几点:
(1)人类的感觉器官与心理机能是新闻传播产生的自然基础
新闻传播作为一种信息传收活动,需要具有能够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发出信息和收受信息的感觉器官和心智能力,而人类具备了这样的生理基础和心智基础。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