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 2 2017年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二)14 2017年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三)24 2017年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四)34 2017年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五)44

一、简答题

1. 简述墨家教育的特色。

【答案】墨家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为墨翟,世称墨子,墨家之名从创始人而得。墨家教育具有以下几点特色:

(1)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以备担当治国利民的职责。墨翟认为贤士或兼士是墨家的教育在于培养“贤士”或“兼士”

否在位,对国家的治乱盛衰有决定性的影响。墨家所要培养的贤十或兼十,必须具有“兼爱”的精神,长于辩论,明辨是非,又是道术渊博,有益于世的人才。

(2)教育内容

墨翟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更重要的是墨翟的教导不仅是坐而言,而且是起而行。

(3)教学思想

①墨家认为,以“亲知”及“闻知”中的“亲闻”为一切知识的根本,由于“亲知”往往只

,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能知道一部分,“传闻”又多不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

这对于人们的认识事物,作了明确的分析。

②墨翟关于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与检查认识的正确性问题,还提出了有名的三表或三法。墨子主张用“本”、“原”、“用”三表法,就是上考历史,下察百姓耳目所实见实闻,再考察政令的实际效果是否对国家、百姓人民有利。

③墨家重视思维的发展,注意逻辑概念的启迪。为了与不同的学派或学者论争,墨翟创立了

,应用类推和求故的思想方法进行论辩,以维护他的论点。墨翟重一些逻辑概念如“类”与“故”

视逻辑思维,辩析名理,不仅运用于论辩,而且运用于教学。

④强调主动和创造的教育、教学方法。

2. 列举问卷设计中封闭式题目的三种答案格式,并各设计一个完整的题目。

【答案】封闭式问卷是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封闭式问卷包括以下几种问题型式:

,(1)是否式。把问题可能答案列出两极端情况,从中择一,“是”与“否”“同意”与“不

同意”

示例:

你是班主任吗?

A. 是

B. 否

(2)选择式。从多种答案中挑选最适宜的一个或几个答案,然后做上记号。

示例:

你比较喜欢看哪些电视节日? (限选三项)

A. 新闻类

B. 影视剧类

C. 体育类

D. 广告类

E. 谈话类

F. 歌舞类

G. 少儿类

H. 其他

(3)排序式。

示例:

请将下列行为依其对科学素质的重要程度由高到低排序,并把排序结果写在左边的括号内。 ( )能坚持观察活动。

( )能将所学的科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

( )能动手进行科技制作。

( )能识别迷信与伪科学的谬误。

( )能从自己身边做起,参与科学知识的普及活动。

3. 简述独尊儒术政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答案】“罢黔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为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制而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实行的专制政策,这一政策由董仲舒提出,被汉武帝采纳施行。从此,儒学取得了唯我独尊的地位,并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独尊儒术政策的内容

董仲舒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黝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他前后三次回答汉武帝的策问,提出二条建议:

①“推明孔氏,抑黔百家”。董仲舒站在儒家立场上,从《春秋》大一统的观点出发,论证了儒学在封建统治中应居独一无二的统治地位。

②兴太学以养士。这是为了保证封建国家在统治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同时改变统治人才短缺的局面。实际上,兴办太学,政府直接操纵教育大权,决定人才培养日标,也是整齐学术促进儒

学独尊的重要手段之一。

③重视选举,任贤使能。针对汉初人才选拔和使用中的弊端,董仲舒提出了加强选举、合理任用人才的主张。这些对于促进儒学确立独尊地位也有一定的作用。

(2)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

董仲舒这三项建议被采纳,汉武帝先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设立五经博上。“五经”即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五种经典。原来设立的传记、诸子等博士则因历久不置而废。于是,就迈出了独尊儒术的第一步。

,太学正式设立,博士弟子即是太学生。 ②开设太学。元朔五年(前124年)

③察举制的完全确立。作为两汉仕进制度主体的察举制是从汉文帝时开始的。察举发展为一种比较完备的入仕途径,其得以真正确立在两汉仕进制度中的主体地位,则是在武帝时期。

(3)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汉代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实行“罢黝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不但对汉代的教育,而且对汉以后整个封建社会的教育,都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汉代实行“独尊儒术”的结果,无论对养士还是选士均有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用四句话加以概括:兴官学以养士,重选举以取士,养士皆学儒经,取士皆选儒生。其对教育制度的影响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①积极影响:

第一,独尊儒术政策实施后,国家政策和文化教育皆以儒术为本,儒学成为统一的指导思想。并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对人民加强思想教化。在这个政策指导下,儒经受到了极大的尊崇,并有了广泛的传播。经学的昌盛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教学目的、内容及教材空前地统一起来,学校教育基本上成了经学的教育。这是汉代教育的重要特点,对后世封建社会的教育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独尊儒术政策不仅有利于巩固集权主义的统治,还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的稳定。可见,在当时的条件下,儒家学说思想较为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

②消极影响:

第一,儒学占据正统思想地位,必然黯淡了其他学派的光芒,久而久之,原本一些很有特色的思维方式不仅不得光大,甚而渐渐失传,大大压缩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空间。

第二,独尊儒术使得士人都将精力投注于儒学,最终使儒学越来越精致,但其衍生的条框束缚也越来越多,这种文化因成熟过度而走向了极度保守,使中国在向近代科学迈进时步履艰难。

4. 列举教育研究假设的三种分类方式,并简述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

【答案】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好的、暂定的结论。

(1)教育研究假设的分类

①按照假设的形成逻辑,可分为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归纳假设是在观察基础上的概括,是人们通过对一些个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得到的启示,进而概括、推论得出的经验定律; 演绎假设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出发推出新结论,是根据不可直接观察的事物现象或属性之问的某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