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智力残疾人群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以陕西省X市R机构的个案为例

关键词:智力残疾人,社会融入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帮助也逐渐增温。智力残疾人作为残疾人群的弱势群体,由于自身身体缺陷,在个人权益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往往处于无权状态。很多中、轻度智力残疾人,通过学习和培训存在社会融入的潜能,但是因为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的问题,致使很多智力残疾人缺少教育和培训,从而丧失了社会融入的机会,逐步被边缘化,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目前我国有各种程度智力残疾人近900万,而且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和老年化时代的到来,智力残疾人比例也在逐年递增,如何重视智力残疾人的社会融入问题,解决千千万万个智力残疾人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生活负担,使智力残疾人走出家庭,让社会承担起接纳和帮扶智力残疾人的责任,是建设小康社会,共享中国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解决好智力残疾人的问题,对残疾人进行适当的社会安置,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 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方法,展示了国内外关于智力残疾人社会融入现有的成果和方法;通过参与观察法,走访了很多身边的机构和养老院、福利院,并以志愿者、参与者、专业人员等各种身份的视角,深入参与观察,体验到了残疾人社会融入方面的一些现实障碍;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具体的解释在中国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现实面前,当政府不能提供充足的资金,第三组织发展的又不是很健全的现状下,智力残疾人社会融入面临怎么样的困境和挑战,又该以怎样的方法和途径,来帮助智力残疾人融入社会,消除社会排斥,减少对智力残疾人的标签化,达到使中轻度智力残疾人可以自理甚至自食其力,重度智力残疾人通过训练,可以有所改善,减轻家庭的负担,缓解潜在的社会矛盾,尽量减少社的不稳定因素。目前社会上智力残疾人的管理处于缺少关注状态,要通过建立规范的智力残疾人界定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智力残疾人社会帮助网络体系,对智力残疾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认真普查,并建立登记制度,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奠定基础。 研究智力残疾人士社会融入问题,旨在为智力残疾人提供专业的帮助,使重度残疾人普遍得到医疗护理,中轻度残疾人有机会参加学习和培训,逐步走出家庭,走进社会生活,建立舆论支持和社会支持网络,使智力残疾人去标签化,赢得人格尊重,享有平等社会的权利。正常化理论、回归社会理论在帮助残疾人社会融入方面无疑具有很大的说服力。通过学习发现,对智力残疾人社会融入,一直以来都缺少社会信任,主要问题大都在缺少沟通和交流,缺少社会认同感。因此,在以往关于智力残疾人研究方面,大部分都将焦点集中在如何帮助智力残疾人恢复或者替代失去的身体机能,如何对他们进行物质的帮助等初级的医疗视角层面上。对于社会融入的研究,往往对外来打工人员的城市融入、妇女、儿童、老年人等投射了很大的关注度。对于智力残疾人社会融入的研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探索的都比较少,目前还是一个有待开发并且开发前景大好的一个领域。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实践上,还是在完善我国的相关政策上都有很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