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912城乡规划学[专业硕士]之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分区方法
【答案】分区方法是指土地分区所采取的依据,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还小完善,对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较少,以往划区方法基本采用德尔菲法,依靠专家和技术人员,根据土地的现状用途和规划用途划区。采用的其他方法还有:指标法、因素限制法、聚类分析法、星座聚类法、叠图法等。
2. 公众参与技术方法
【答案】公众参与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确定公众参与的对象、规划宣传、增加公众参与的途径等。土地规划的公众参与对象包括土地规划专家、设计专家,用地单位,涉及的社会、经济、自然问题方面的专家学者、规划区域的政府部门以及区域的群众。宣传可以普及土地规划的相关知识,可以提高公众对微观规划层面的认识,拓宽公众参与的广度。职能部门必须尽可能全面考虑:从与个人或社区的交流到与公众共同参与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共同分享信息。
3. 航空用地规划
【答案】航空用地规划主要是对飞机场进行布局和规划,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跑道、滑行道、停机坪以及飞机维修机库和机坪。机场系统的组成可简单地划分为供飞机活动的空侧部分及供旅客和货物转入或转出空侧的陆侧部分,空侧包括供匕机起匕和降落的航站区空域及供匕机在地面上运行的飞行区两部分。
4. 工业用地
【答案】工业用地是指独立设置的工厂、车间、手工业作坊、建筑安装的生产场地、排渣(灰)场地等用地。用地的形状和规模工业用地要求的形状与规模,小仅因生产类别小同而不同,且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采用的运输方式、工艺流程和建筑层数有关。当把技术、经济上有直接依赖关系的工业组成联合企业时,如钢铁、石油化工、纺织、木材加工等联合企业,则需要很大用地。
5. 城镇人口
【答案】城镇人口是指居住于城市、集镇的人口,主要依据人群的居住地和所从事的产业进行归类。“城镇人口”的特点所从事的产业为非农业生产性产业(自然经济)为主的人群及其家庭; 一般认为城镇人口占有率的高低反应出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或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包
括建成区内实际居住人口之和,由三部分构成:非农业人口、城区内的从事非农产业的农业人口,以及暂住期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6. 英国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英国规划体系包括四个层次的规划,即国家级规划、区域性规划、郡级规划和区级规划。大致程序为:编制规划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监察员或者专业小组根据公众意见向地方政府提出报告、根据提交的报告修改规划并再次征求意见、批准规划并付诸实施。
7. 土地利用现状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进一步了解,以明确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土地利用中的成绩和问题,从而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重点,提出改善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的对策和途径,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8. 居住用地
【答案】居住用地是指住宅用地和居住小区及居住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及绿地。居住用地包括两类,“一类居住用地”是指独立式住宅集中、拥有齐全的配套设施、并且布局完整的用地,独立式住宅的层数基本是3层或3层以下。“二类居住用地”涵盖了分布广泛的以多层、中高层及高层单元式居住建筑为主、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的用地,该类用地在全市分布广泛,在居住用地中占主导地位。
二、简答题
9. 怎样进行自然保护区的规划?
【答案】进行自然保护区的规划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明确保护的主要目标,确立保护的对象以及自然保护区选择,具体地讲,选择自然保护区的条件有:
①冲、同自然地带的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综合体。
②中国特有的或世界性的国家一类保护珍稀或濒危生物物种和生物群落的重要生存繁殖地区。
③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自然历史遗迹,如地质剖面、冰川、熔岩、温泉、化石产地和重要的水源地等。
④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而需要加以保护的地区。
⑤在利用与保护自然方面具有传统的成功经验的地区,这些地区往往不仅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或观赏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2)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范围
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小要根据己确定的保护对象与目标来确定。要考虑到保护区的面积效应(保护物种的数量与其面积大小成正比关系)、隔离效应(要考虑保护区与非保护区之间的距离关系)、平衡效应(要考虑维护平衡时物种的最大数量或维护物种的自下而上繁衍不致灭绝)、递减效应(要考虑对保护区物种数量递减过程的监测和延缓措施的需要)。
(3)划分自然保护区的结构
①核心区:在此区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受到绝对的保护,禁止一切人类的干扰活动或有限度地进行以保护核心区质量为目的,或无替代场所的科研活动;
②缓冲区:围绕核心区,保护与核心区在生物、生态、景观上的一致性,可进行以资源保护为目的的科学活动,以恢复原始景观为目的的生态工程,可以有限度地进行观赏型旅游和资源采集活动;
③实验区:保存与核心区和缓冲区的一致性,在此区允许进行一些科研和人类经济活动以协调当地居民、保护区及研究人员的关系。
(4)确定保护区等级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首先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何地建立何等级别的保护区。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确定保护区建立的科学性。
(5)制定保护措施和保护制度
为了有效地对保护区实行管理,切实对保护对象实行保护,要制定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管理制度和法规,以达到预期的保护目标。
10.如何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
【答案】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交通、水利建设等用地需求量的预测。具体过程如下:
(1)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
合理的城镇规模应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人口规模、城镇区位条件、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城镇生活水平、一定区域内城镇对比等因素来确定。城镇用地需求量一般按人口用地定额指标法预测,计算公式为:
式中:Z 一一规划目标年城镇用地规模; C 一一规划目标年城镇人口数量; J 一一城镇人均用地
定额指标。
农村用地规模可以根据规划年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和农村人口规模预测确定。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需求量预测还可以根据规划期间农村个人建房用地面积的预测,并考虑到一定的公建、道路和乡镇企业生产占地系数,求出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2)独立工矿用地需求预测
独立工矿用地规模预测可采用下面两种方法进行:
第一种方法是根据规划年工业企业产值与规划年工业企业用地效益来确定。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部门发展计划,将规划期内所有新增的独立工矿项目用地进行累加,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