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大学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贸易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倾销
【答案】倾销是指以低于本国的售价和成本价的价格出口到国外市场上的行为。它是一种在国际上进行的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指厂商虽然出售的是同样的产品,但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在国际贸易中,这种价格歧视行为就是通常所谓的“倾销”。
2. 特定要素模型
【答案】特定要素模型是保罗•萨缪尔森和罗纳德•琼斯创建发展的。该模型涉及三种要素两种产品,它假定某些要素是特定用以某些行业的,这些要素是不可在行业之间流动的。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比如棉布和粮食;然后这个国家有三种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生产棉布,只需要投入资本和劳动力;生产粮食,只需要投入土地和劳动力。这意味着资本和土地都是特定要素,只能用于一种产品的生产,而劳动力是流动要素,每个部门都需要使用劳动力。
3. 荷兰病
【答案】“荷兰病
”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生在荷兰和欧洲其他国家的情况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荷兰大规模开发和出口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使得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流向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从而造成荷兰制造业的生产和出口变得相对萎缩。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是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一般来说,不管是哪一类的经济增长,都会给社会或多或少带来利益,但在某种特殊条件下,不平衡的经济増长会给本国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
4. 反倾销
【答案】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如美国政府规定:外国商品刚到岸价低于出厂价格时被认为商品倾销,立即采取反倾销措施。
5. 进口抵制
【答案】进口抵制是贸易制裁的手段之一,它是指采取贸易制裁的一方禁止从被制裁国进口
商品,则可称为“进口抵制”。与“出口禁运”一样,制裁和被制裁双方都在“进口抵制”中受到损害,惟有不参与制裁者会得到好处。
6. 外贸经营权
【答案】外贸经营权是指从事货物与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的权利。改革以前中国的外贸经营权是由国家垄断的,除了国家直接拥有的十几家外贸公司以外,其他部门和公司是不允许经营国际贸易的。国家对外贸企业直接进行管理,进出口商品种类和数量都纳入国家计划之中,由政府统一安排。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与国际经济体系的接轨,外贸经营权逐步放开,经营主体出现多元化。
7. 国家安全
【答案】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作为政治权力组织的国家机器所建立的社会制度的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它包括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相关的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家机关的安全。广义的国家安全包括国防、外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隐蔽战线等方面,狭义的国家安全仅指隐蔽战线安全。
8. 非关税壁垒
【答案】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非关税壁垒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类。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也称直接的数量限制,是由进口国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或迫使出口国直接限制商品的出口。这类措施有:进口配额制、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制等。间接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是对进口商品制定严格的条例或规定,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如进口押金制、最低进口限价、苛刻复杂的技术标准等。
二、思考题
9. 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答案】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增加
在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增长快于初级产品,国际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改战前初级产品占主要地位的局面,制造品贸易比重上升,初级产品的贸易比重下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日益优化。
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中,劳动密集型轻纺产品的比重下降,资本货物所占比重上升,高技术产品的贸易比重增长。
(2)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人们收入不断提高,在主要耐用消费品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服务贸易相应地得到了发展。
(3)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流向,“北北贸易”取代“南北贸易”成为主要的
贸易模式战后国际贸易以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即“北北贸易”为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増长最快,而工业革命之后形成的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出口矿产和原料等初级产品的“南北贸易”相对缩减,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支配地位,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进出口量占世界进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4)区域性自由贸易迅速发展
战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形式的区域性经济合作越来越多,其中最多的是自由贸易区,包括欧洲自由贸易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等。合作程度稍高的有关税同盟、共同市场以及经济同盟,如欧盟。几乎所有的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成员国都参加了一个或数个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区域性或局部性自由贸易发展迅速。
总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1世纪初的五十多年中,世界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技革命、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日益融为一体,经济全球化已成为20世纪以来的主要趋势。
10.什么是决定一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请对中国的出口结构和进口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答案】(1)一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
①从供给角度来看,一国的比较优势、资源和发展阶段是决定该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的主要因素;
②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一国主要贸易国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也会产生影响。
(2)中国的出口结构的变化
1978年以来,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中国的外贸出口结构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扭曲状态逐渐向符合充分发挥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
②中国外贸出口结构伴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变而改善和提高。
总之,中国外贸出口的产品结构经历了由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过程,并且已经出现由劳动密集型产品继续向资本密集型产品过度的变化趋势。
(3)中国的进口结构的变化
在进口结构方面,主要的变化是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是主要的进口品,并且保持持续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比重在80年代和90年代,基本没有变化。
(4)预测中国的出口结构和进口结构未来的发展方向。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要素禀赋的提高,中国的比较优势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国家,中国会增加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和对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