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615新闻传播学理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革命战争时期,三份中共中央机关报。
【答案】(1)《红旗》《红旗》是中共中央机关报,1928年11月在上海创刊,初为周刊,后改为三日刊,每周出两次。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编。初创刊时注重鼓动性,注意一切政治事变的报道,每周对新发生的政治事件或国家大事都发表评论,帮助读者认清事件的本质与意义。以后为了加强指导性,又大量刊登中共中央的各种报告、宣言、决议及共产国际的文件、指示等。中共中央曾决定全国各地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为《红旗》的特约通讯员。经常为这个报刊写稿的有挥代英、李立三、罗登贤、谢觉哉等。从第40期起,确定为党的政治机关报。由于国统区白色恐怖严重,《红旗》一直未能公开发行,宣传作用受到一定影响。
(2)《红旗日报》
《红旗日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机关报,1930年8月15日,由《红旗》和《上海报》合并而成,李求实任主编。《红旗日报》的目标是要成为全国广大工农群众反对帝国主义与国民党的喉舌。设有社论、专电、各地通讯、革命根据地来信、国际消息、小说等栏目。除报道国内外重要消息外,还刊载中共中央的宣言、决议、通告等,也发表中央领导人论述革命问题的理论文章。经常为《红旗日报》撰稿的有李立三、关向应、张闻天等。1931年3月8日,《红旗日报》停刊,改出《红旗周报》,至1934年3月终刊。
(3)《红色中华》
1931年12月11日,《红色中华》创刊,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级铅印大报。《红色中华》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创刊起至1934年10月3日,在江西瑞金出版,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从第50期改为中共中央、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4个单位的联合机关报,共出240期。第二阶段,从1935年11月25日至1937年1月29日,在陕北瓦窑堡出版,这时期的《红色中华》是1张油印的4开报纸,开始只标明是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西北办事处的机关报,以后才改称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登载中央政府的重要文告和主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文章,使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及一切决议,及时贯彻到苏区人民群众中去。还积极组织和指导苏区人民参加苏维埃政权的建设,把大力报道红军胜利的消息作为宣传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受到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红色中华》也宣传过一些错误的内容。如过“左”的土地政策、工商业政策、劳动政策和肃反政策等。
2. 简述报纸的特点。
【答案】现代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面向广大群众并连续发行的印刷媒介。一般情况下,它以散页形式公开发行,并具有以下特点:
(1)出版周期短
报纸周期短的每日出版,甚至一日数刊,周期长的有周刊及七日以上的报纸,但总的趋势是向着日刊与一周数刊等短刊期发展。
(2)出版迅速
报纸要分秒必争地报道刚刚发生的新闻,因此,一张日报从采写到出版,不到24小时。
(3)提供新闻的量多,人们能够从报纸获知大量的新闻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指出的,“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
3. 简述互联网与新媒体引发的新问题。
【答案】(1)新老媒体的竞合之路
新老媒体关系经历的几个阶段: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使其成为传统媒体的有力竞争对手; 传统媒体凭借自身传播优势积极运用网络进行传播;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新型传播形式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流程; 三网融合带来媒介融合。
(2)互联网媒体的运营模式变迁
①门户网站时期:受众=点击率=广告
门户网站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资本投资和广告收入,而网站能否吸引到广告的标准就是点击率。因此在门户网站时期,如何吸引到最多的受众是其生存的根本要点。
“免费的信息”是当时互联网媒体同传统媒体竞争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初期没有采访权,信息只能靠转载,所以以信息的回顾、搜集和整理为主打应用。“免费的信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上网为目标,在当时起到很大作用。但靠点击率吸引广告收入的模式随着网站数量的剧增而变得不再奏效,受众却因为习惯了之前的“免费信息”而不愿为内容支付费用,互联网媒体的下一步经营面临窘境。
②自媒体时期:免费的受众,付费的用户
互联网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延续着以往的免费服务和内容,开始尝试付费业务或支付一定的费用以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查看完整的内容。拥有新的传播形式和自主的内容生产使得互联网媒体找到了新的运营模式,受众的“豁滞度,,或者是“忠诚度”成为追求的目标。
③全媒体时代:更好的服务,更多的用户
特点:是否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成为关键。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媒介融合,把受众变成用户,将是一件双赢的策略:作为信息供应方的“大媒体,,可以扩展自身的付费用户,而受众则可以拥有更多的信息选择和更为低廉的体验价格。
(3)网络舆论的监管与引导
网络舆论可以看作是网民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的意见讨论,大致上会分为信息型的舆论和意见型的舆论,两者有时会交织在一起。
①网络舆论的问题
网络舆论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对称、信息死角,并且由于存在信息串联的情况,意见观点相类似的群体形成“信息茧房”,相似的观点通过“茧房”内的“回音壁”进行发酵,易导致群体意见的极化,甚至还会走向网络暴力和线下行动。且网民对于在网络上抒发言论时还交织着对于“什么是言论自由”的不同理解。
②关于网络舆论监管和引导的问题
对于具有建设意义的舆论如何维护; 对于非理性言论的引导; 如何培养网民理性的网络言论素养。
③应对网络舆论的方法
对网络舆论不仅不能单纯地去“堵”,而是要“疏”。这种认识是建立在对于网络舆论的本质特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认识基础上所得到的:需要进一步的信息透明公开,“谣言止于公开”; 对于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都要有规范的程序,避免激发新一轮的网络热议; 建立更加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让网民从自身修养上明白什么才是理性的探讨问题,鼓励网民多提建设性意见。
4. 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答案】舆论导向是指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倾向。舆论导向直接影响广大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动,关系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党和人民的祸福。新闻工作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要自觉地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把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上来,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多样,我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正确而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更是对新闻工作的重要考验。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不同受众群体的舆论诉求和心理特点,把党所倡导的和群众所需要的紧密结合起来,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共识,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
(2)强调新闻工作的政治性,重视新闻队伍的政治素质。
①政治家办报
新闻事业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要宣传党的主张和决策,引导、鼓舞、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奋斗,新闻舆论要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
②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舆论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