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理工大学理学院952经济学综合(含微观与宏观)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论述题
1. 从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当一国的经济出现高增长和高投资时,这个国家的失业率应该下降。事实卜,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况也确实体现了这一规律。但是中国的情况却似乎并不遵循这一规律。20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超过8%,投资也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某些行业甚至出现了投资过热的情况。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到2007年6月底,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反而上升到4.1%,失业人数近800万。请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失业现象表现出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规律。
【答案】根据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当一国经济出现高增长和高投资时,社会的经济形势发展前景看好,企业需要更多的雇员,因而失业率应该下降。但我国在经济出现好的增长势头时,城镇登记失业率反而上升到4.1%,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1)城镇登记失业率并不能真实反映我国的失业情况,因此该指标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原因在于:
①城镇登记失业率的考察对象是城镇人日,因而将占我国人日总数很大比例的农村劳动力排除在外。我国是一个二元经济体制的国家,农村劳动力占了70%左右,城市劳动力只占30%多。农村大量富余的劳动力不能统计,因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考察对象具有局限一阵,
②大量农民工的存在。我国的农民工总数达2亿多,这些农民工在城市中工作,实际上是城镇就业人口,但是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的不完善,农民工并不会登记就业和失业情况。因此即使我国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加,也不会反映在统计数据上,同样,当农民工失业时,从经济社会看,这应该反映在社会失业的统计上,但是他们并不会登记,因此也不反映在城镇失业人口上。
③即使城镇人口失业,也不一定会自愿登记失业。我国原先一直以工作单位为基本的社会纽带,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很多实际失业人员还挂靠在原国有单位上,而不会自愿登记失业。同样,由于传统上认为失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很多实际失业的人员也不愿意登记,而愿意慢慢找工作。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城镇登记失业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真实反映我国的失业情况。实际上,我国的失业和隐性失业率远远高于4.1%。而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除了受经济形势影响外,由于大量实际失业人口的存在,此指标更大程度上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由于认识程度的提高,更多失业人口愿意登记失业,这个因素就肯定会造成城镇登记失业率水平的提高,即使社会实际失业率水平降低了。
(2)从我国经济结构看,经济发展并不意味我国失业率降低。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由于现代机器的使用,劳动生产率比以前更高了,因此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即使在经济增长的
情况下,工厂也不需要多余的职工。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在我国现有经济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其具体表现就是经济增长的劳动弹性持续降低。在我国三大产业中,工业的技术水平调整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大,而我国工业占了经济总量的50%以上,在我国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大量采用新技术,以减少劳动力使用的情况下,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造成的冗余劳动力就被挤压出来,这种挤压效应很可能超过经济增长对就业的积极效应。
(3)从我国2007年的经济增长实质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积极效应有限。我国2007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源于投资的增长,尤其是基础设施行业、能源行业、资源行业、汽车行业、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增长。这些行业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对就业的拉动效用非常有限。对就业增长最有效的是服务业的增长,但2006年我国服务业并没有出现资本密集型行业那样快速的增长,这也解释了我国经济增长并不能带来就业大量增长的原因。
综上所述,由于城镇登记失业率本身的缺陷,由于受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由于我国2006年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增长,我国完全可能出现经济和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增长的情况。
2. 什么是自然失业率? 影响自然失业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自然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就此谈谈你的着法。
【答案】(1)自然失业率的含义
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自然失业率为摩擦性失业率与结构性失业率加总之和。
(2)自然失业率变化的影响因素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具体而言:
①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说来,青年和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从而这些人在劳动力中所占比重上升时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②政府政策的影响。例如,失业救济制度可能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愿去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会使自然失业率上升; 又如,最低工资立法使企业尽量少雇佣人,特别是技术差的工人,同时也会加强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
③技术进步的因素。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必然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尤其会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断被淘汰。
④劳动市场组织状况,如劳动供求信息状况、职业介绍与指导状况等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变化。
⑤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长会提高自然失业率,包括厂商、行业和地区的兴衰,劳动者需要时间来适应形势变化,这些都会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变化。
(3)对我国自然失业率上升趋势的看法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使用技术、设备、机器的不断提高,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就业结构调整,导致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大幅增加,同时我国面临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而新增的劳动岗位供给逐渐萎缩,因而我国的自然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是必然的。但是由于失业无论对失业者或社会成本都是巨大的,所以要想方设法减少失业。
对于我国来说,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信息的发达程度、交通运输状况、个人心理(如频繁跳槽、对外地打工的不偏好等)、户籍制度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都是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可能因素。为降低我国的自然失业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搭建就业信息公众服务平台。即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形成集就业登记、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纳、社保关系转移等为一体的公众信息服务网络。将信息系统向有条件的社区和乡镇延伸,提供劳动保障的个人信息查询。利用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加大网络就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从而减少摩擦性失业。
②加强就业服务载体建设。加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就业训练中心等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为因经济结构调整而失业的公民提供职业培训,减少结构性失业。
③推进户籍改革,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④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
3. 简述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在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上观点的主要差异。
【答案】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始于1958年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对1861--1957年间英国的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后被经济学家用通货膨胀率代之)之间的统计关系的研究。通过这项研究,菲利普斯发现,货币工资变动率(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此消彼长的非线性反向变动关系,即失业率较低的时候,货币工资上涨较快; 在失业率较高的时候,货币工资上涨得较慢。然而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在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存在差异。
(1)凯恩斯主义关于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而通货膨胀则是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之后,由于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而产生的,因此,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时发生:与失业相伴随的通货膨胀率应当为零; 而与通货膨胀率相伴随的失业率应当为零。
(2)货币主义关于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问题上观点
以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为代表的货币主义,以适应性预期和自然失业率为分析工具,部分地否定了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货币工资增长率或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相互替代的反向变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