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640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以教育理论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是( )。
A. 实验报告
B. 学术专著
C. 观察报告
D. 调查报告
【答案】A
【解析】实验研究报告是对整个教育实验研究的全面总结。通过闭读实验报告,使人们对该实验有全面系统了解,为他们评判、接受或应用这一实验研究成果提供依据。因此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对该实验的总结与推广起着重要作用。
2. 根据概括程度的不同,理论研究分为( )两个层次。
A. 经验的和理论的两个层次
B. 理论的和实践的两个层次
C. 一般的和特殊的两个层次
D. 广义的和狭义的两个层次
【答案】A
【解析】理论研究具有结构体系的层次性。根据概括程度的不同可区分为经验的和理论的两个层次。经验性层次: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单纯排列与分类,进行各种事实的积累过程,通过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经验概念(经验定律)。理论性层次:通过分析性、批判性思维,将教育现象中隐含的本质性的因素外化和明确地表述出来,揭示出经验定律中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使处在较低概括层次的各种经验概念形成为理论原理,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比较全面的了解。
3. 区别科学方法与非科学方法最主要的特性是( )。
A. 预见性
B. 精确性
C. 客观性
D. 系统性
【答案】C
【解析】方法具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其中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客观性问题。
4. 按实验控制程度划分,用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情况的是( )。
A. 前实验
B. 真实验
C. 验证实验
D. 准实验
【答案】D
【解析】准实验设计是用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的情况。
5.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要求( )。
A. 客观性、可测性、简易可行性
B. 有效性、可测性、简易可行性
C. 客观性、可测性、通俗易懂
D. 主观性、客观性、可测性、简易可行性
【答案】A
【解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要求:①客观性。指标体系必须反映目标总体,与目标一致;②可测性。也称有效性,指确定的每个指标都是可以进行实际测量或观察的,同一层次的指标,不应相互重叠,不存在因果关系,是相互独立的;③简易可行。指标体系不宜庞杂,要在确保指标体系科学完整的前提下力求简化指标体系,剔除信息量少、区分度和效度不高、操作困难的指标,不断改善指标体系的品质。
6. 下面( )不属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阶段。
A. 直觉观察期、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B.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发展期
C.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期
D.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答案】B
【解析】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历史阶段依次为:直觉观察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期(20世纪上半叶),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
7. 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 )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
A. 朴素唯物论
B. 辩证唯物论
C. 辩证唯心论
D. 经验论
【答案】A
【解析】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还不能对自然界、社会、教育进行解剖分析,他们把教育当作一个整体进行观察研究。
8. 对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没有直接联系
B. 研究假设的叙述是直接从研究问题的叙述中产生的
C. 研究问题的叙述比研究假设的叙述更具操作性
D. 研究问题就是研究假设
【答案】B
【解析】一个好的有价值的研究假设的提出是要经过一个过程的,研究者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研究假设,因此研究假设的叙述是直接从研究问题的叙述中产生的。
9. 选题的实践基础是( )。
A. —定的事实依据
B. 客观真理
C. 主观意愿
D. 实践基础
【答案】A
【解析】选题的现实性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明确,立论根据充实、合理。选题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是选题的实践基础。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确定的依据。
10.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题目的选项X 和选项Y 的被选率都是35%。研究者在分析研究结果时,把符合其意向的选项X 表述为“高达35%”,而把不符合其意向的选项Y 表述为“仅占35%”。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公共性原则
D. 伦理原则
【答案】A
【解析】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