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721文学评论写作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酒神精神”是______在《______》中提出的关于希腊悲剧思维方法与艺术特点的重要概念。
【答案】尼采; 悲剧的诞生
【解析】“酒神精神”语出希腊神话。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将希腊神话中的日神和酒神用来象征两种基本的心理经验。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是两种根本的艺术冲动。自然界本身的日神精神产生、肯定和美化个体生命; 而自然界本身的酒神精神则毁掉和否定个体生命。更为原始的酒神精神正是通过否定“个体化原则”对世界的生命意志的肯定,从而使人体验到复归自然界原始统一的欢悦。
2. 古典文学理论认为,构成文学作品基本要素的是______。
【答案】文学形象。
【解析】文学形象是古典文学理论中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它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文学形象中包含了深刻的社会生活的本质与内涵,能够表达丰富的内在意蕴,同时文学形象的运用也是文学不同于哲学、宗教、科学之处,其塑造得成功与否,是衡量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
二、1
3. 夸示性消费
【答案】夸示性消费是指一些文学消费者买来文学书籍后并不打算或并未进入阅读,而只是为了收藏、摆设或炫耀的消费现象。夸示性消费,其目的纯粹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尽管他们没有对艺术的内在审美需要,尽管他们从未打算去阅读那些文艺作品,甚至对所收藏的艺术经典名著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但为了装点门面、附庸风雅,显示自己既富且贵,因而喜欢购买和引人注目地摆设一些豪华精美的文学经典名著,以营造一种有教养的文化环境。
三、论述题
4. 《水浒传》第二回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金圣叹夹批中说:“百忙中,偏又要夹入店小二,却反先增出邻舍火家陪之”,“真是极忙者事,极闲者笔也”(《第五才子书施耐庙水浒传》第二回夹批)。明清小说、戏曲中颇多这类“闲笔”试举数例,谈谈你对这种写法的认识。
【答案】(1)以小说创作为例简述“闲笔”的妙用
①长篇小说《水浒传》
我国明清之际的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郑关西”的
段落。施耐庵在小说中“不直文情如练,井事情亦如镜”将“闲笔”用得出奇、出色。
a. 他写鲁提辖要打镇关西,先一掌打了店小二,放走了金氏父女。然后,来到状元桥附近的肉铺,消遣郑屠户切躁子。“那店小二把手帕包了头……不敢拢来,只得远远的立住,在房檐下望。”这是第一处闲笔。
b. 子切好了,“却得饭罢时候。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这是第二处闲笔,看客除了店小二以外,又增加了要买肉的主顾。
c. 郑屠户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纳不住”了,“托地”跳下柜台,而鲁智深“早拔步在当街上”了。“众邻舍并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那店小二也惊的呆了。”这是第二处闲笔,看客中除去店小二、买肉的主顾,又增加了众邻舍和两边过路的人。
d. 最后一处闲笔是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之后,心里想到:“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如果没有前面的三处闲笔,没有街坊邻居店小二众火家甚至是过路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怎会如此惊天动地? 可如果没有最后一处写鲁达心理活动的闲笔,拳打镇关西也不会这样痛快淋漓! 只有把鲁达需吃官司有没有人送饭才有逃跑的心思写出来,才能勾勒出英雄的气度,把一个杀人不偿命匆匆逃走的莽汉写成一个襟怀磊落的大丈夫、真豪杰。由此可见,鲁达的日后出家落草,都是英雄的权宜之计。
②小说《受戒》
当代小说家中,汪曾棋非常善于运用“闲笔”增强小说韵致与感染力。《受戒》这篇小说情节不是很集中,叙述信马由于不受规范的约束。其中的特色就是在叙述中插入的闲笔成分特别多。
小说名为《受戒》,可是受戒的场面直到小说结束的时候,才通过小英子的眼侧面描写。小说一开头写道:“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接下去并没有写明海出家的原因,而是写当地“当和尚”的风俗、明海在革荞庵里的生活方式、明海与英子一家的关系等等。不仅如此,小说在叙述过程中,还连带插入其他事件。如在讲述革养庵里和尚的生活方式时,连带写出其他和尚的性格特点,在介绍三和尚的聪明时,连带讲到他不但经忏俱通,而且有“飞饶”绝技,可以在放焰口时出尽风头; 讲他为妇女们唱山歌小调,以及当地的和尚与妇女私通的风俗; 虽然枝蔓纵横,但摇曳有致。
(2)在小说中运用“闲笔”的意义
①“闲笔”丰富小说审美情趣,增强艺术感染力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体裁,本是虚构的艺术。当小说刚从史传文学和寓言文学发展出来时,作者的注意力往往比较多的集中于故事情节的生动曲折,经常选取生活中那些故事色彩很浓的部分加以表现。随着小说艺术的发展,作家逐渐发现许多散落在情节之外的非情节因素同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因此,非情节因素逐渐进入小说的艺术构思,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闲笔”扩大小说的表现范围,增强小说的文化功能在小说中,闪笔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行为,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叙事行为。从语言行为来看,“闲笔”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并置,他不仅是作家的自行选择,也反映了文学创作不可回避的意识形态性。因为,“意识形态是个人同他的存在的现实环境的想象性关系的再现。”闲笔扩展了小说叙事的时空范围,增强了小说的文化内涵。
③“闲笔”营造小说的诗意氛围,增强小说的语言情致
王蒙在谈到小说语言时曾经说过:“小说里边还需要有一种情致。情就是感情的情,致就是兴致的致。我想,所谓情致就是指一种情绪,一种情调,一种趣味。因为小说总是要非常津津有味的、非常吸引人的、非常引人入胜的才行。这种情致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表现出来,作为小说的结构,往往成为一种意境。也就是说,把生活本身所具有的色彩、美丽、节奏,把生活的变化、复杂; 或者单纯,或者朴素; 把生活本身的色彩、调子,再加上作家对它的理解和感受充分表现出来,使人看起来觉得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因此,小说的语言情致不一定因有闲笔而增添,但通过闲笔来抒发情感,建构小说的打情的诗意氛围,无疑是一种很好地营造语言情致的方式。
除以上三点之外,“闲笔”还可以避免叙事的沉闷乏味,增加小说的幽默感; 为小说的叙述埋下伏笔。
5.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
【答案】人文关怀是古往今来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总主题,它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l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成为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的一切精神创造都是从人的需要出发的价值活动,体现着人的尺度和目的,因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就成为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由于文学所把握和反映的对象,都是具体的社会事件,都是活生生的人的生活境遇与遭际,都是人的欲念、情感、意志、行为和理想,因而人文关怀在这个领域,不仅在表现的具体性与生动性上,而且在内涵的丰富性与渗透力上,都是那些以抽象的方式认识和反映社会人生的其他精神创造物所无法与之比肩的。至于诚挚的情感与艺术的呈现方式给人文关怀带来的强烈感染力、巨大的震撼力与冲击力,则更属文学与艺术所独具的优长。正因为文学的价值追求是以人为中心的,高尔基曾把文学称之为“人学”。
(2)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灵魂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认定人和人的价值在世上各种事物中具有首要意义的人文主义,虽然肇始于公元14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但是其强调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对文学而言,既是主宰它的审美价值追求的灵魂又是它的存在的根据,因而是“与生俱来”的。神话是人类童年的文学,它们作为生产力和认识能力尚处于低下水平的人类“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演绎的世界都充满了人文精神: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女蜗补天”、“后弃射日”,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怀; 在印度史诗里出现的那个集正直、勇敢、忠诚于一身的人神共体的英雄罗摩身上,明显寄寓着古印度人的美好的人文理想; 古希腊神话里诸神过的全然是人的生活,他们在七情六欲面前无动于衷,甚至于产生反感。
(3)作家是人类命运的关注者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促进者
各个民族各个时代优秀的作品,无不高扬人文精神。作家对社会生活把握和反映的方式尽管异彩纷呈,有的是写实的,有的是虚幻的或象征的,然而其共同点则是,在对生活的富有历史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