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流行性脑膜炎首选磺胺嘧啶是因为() 脑膜炎双球菌敏感。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细菌产生抗药性较慢且对脑膜炎双球菌敏感。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血药浓度低。
辨识环境因素要考虑下列环境类别()。 水体污染。 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能源资源消耗。
下列不属于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的是()。 技术初步。 家政。 职业了解。 职业引导。
以下有关“ADR因果关系的确定程度分级”的叙述中,最正确的是() 可疑、条件、很可能、肯定。 可疑、可能、很可能、肯定。 可疑、条件、可能、很可能、肯定。 否定、可疑、可能、很可能、肯定。 否定、可疑、条件、很可能、肯定。
某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签订固定总价承包合同,合同工期为390d,合同总价为8500万元。
总承包单位为了分解资金压力,在与某分包单位签订的分包合同中约定:建设单位向其支付工程款后,其才向分包单位付款,分包单位可以直接向建设单位主张付款申请,如业主不同意,不得以此向总承包单位主张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
为了强化分包单位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总分包双方还在补充协议中约定:分包单位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均由分包单位自己承担,总承包单位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施工前,总承包施工单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了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准。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
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如下事件:
事件一:土方挖掘施工中遇到地质勘探报告中未标明的地下障碍物,处理该障碍物导致工作A持续时间延长10d,增加人工费6万元、材料费4万元、机械费3万元。
事件二:基坑开挖过程中因边坡支撑失稳坍塌,处理及重新支护造成工作8持续时间延长15d,增加人工费2万元、材料费1万元、机械费2万元。
事件三:因突发罕见雷电天气而引起施工单位供电设施发生火灾损坏,使工作C持续时间延长10d,施工方设备闲置损失5万元。
事件四:结构施工阶段因建设单位提出工程变更造成部分工程返工,导致施工单位增加人工费4万元、材料费6万元、机械费5万元,工作E持续时间延长30d。
事件五:施工期间钢材涨价增加材料费用价差12万元。
针对上述事件,施工单位按照程序提出了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
问题
总、分包单位的补充协议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口服或注射下列药物中毒,应进行反复洗胃急救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