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综合题
1. 数据率为10Mb/s的以太网在物理媒体上的码元传输速率是多少码元/秒?
【答案】以太网使用曼彻斯特编码,这意味着发送每一位数据都占用两个信号周期,所以码
元传输速率是数据率的两倍。标准以太网的数据速率是则码元传输速率是20M 码元/秒。
2. —客户向服务器请求建立TCP 连接。客户在TCP 连接建立的三次握手中的最后一个报文段中捎带上一些数据,请求服务器发送一个长度为1字节的文件。假定:
(1)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送速率是R 字节/秒,客户与服务器之间的往返时间是RTT (固定值)。
(2)服务器发送的TCP 报文段的长度都是M 字节,而发送窗口大小是nM 字节。
(3)所有传送的报文段都不会出现差错(无重传),客户收到服务器发来的报文段后就及时发送确认。
(4)所有的协议首部开销都可忽略,所有确认报文段和连接建立阶段的报文段的长度都可忽略(即忽略这些报文段的发送时间)。
试证明,从客户开始发起连接建立到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整个文件所需的时间T 是:
其中,符号[x]表示若x 不是整数,则把x 的整数部分加1。
(提示:求证的第一个等式发生在发送窗口较大的情况,可以连续地把文件发送完。求收到的第二个等式发生在发送窗口较小的情况,发送几个报文段后就必须停顿下来,等收到确认后再继续发送。建议先画出双方交互的时间图,然后再进行推导)。
【答案】
图 TCP 双方交互时间图
从客户端发送TCP 连接请求到客户端收到第一个报文段所需的时间的为2RTT 。
(1)当
(2)当时
到确认,必须停下等待确认。 时,由于发送窗口较大,可以连续把文件发送完,相当于连续的发因此, 由于发送窗口较小,发送完一个窗口的报文段后,因为还没有收送每一个报文段。服务器发送整个文件的时间为
文件的长度为L 可以被分为的窗口数为K , 若不能整除,最后一个窗口的长度
为
前(K-1)个窗口每个窗口的发送时间等于一个往返时延和下一个窗口中第一个报
文段的发送时间的加和,如图(b )所示,值为:
最后一个窗口的发送时间为:
总的发送时间为:
综上所述,从客户发起连接建立到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整个文件所需的时间T 为:
3. MIME 与SMTP 的关系是怎样的?什么是Quoted-printable 编码和base64编码?
【答案】(1)MIME 与SMTP 的关系:
由于SMTP 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通用因特网邮件扩充协议MIME 。MIME 并没有改动或取代SMTP 。MIME 的意图是继续使用目前的RFC822格式,但増加了邮件主题的结构,并定义了传送非ASCII 码的编码规则,也就是说,MIME 邮件可以在现有的电子邮件程序和协议下传送,如图所示。
图 MIME 和SMTP 关系
(2)Quoted-printable 编码和base64编码
Quoted-printable 编码适用于当所传送的数据中只有少量的非ASCII 码的情况。这种编码方法的特点是对于所有可以打印的ASCII 码,除非特殊字符等号外,都不改变。
base64编码适用于任意的二进制文件。编码过程是先将二进制代码划分为一个24bit 长的单元,然后将每一个24bit 单元划分为4个6bit 组,每一个6bit 组按照一定方法转换成ASC Ⅱ码。
4. 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案】五层网络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应用层:应用层是体系结构的最高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
网络层:负责将分组从源站交付到目的站,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将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
数据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传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由网络层交下来的IP 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透明的传送帧中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数据链路层在收到一个帧后,可从中提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将原始的物理连接转换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是协调在物理媒体中传送比特流所需要的各种功能。
5.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边缘部分是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它由用户直接使用,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其工作方式为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连接方式。处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