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计算机网络(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综合题
1. 试比较网络在以下三种情况下的可扩缩性:
(1)仅使用第三层转发:每一个路由器查找最长前缀匹配以确定下一跳; (2)第三层转发和第二层MPLS 转发; (3)仅有第二层MPLS 转发。
【答案】(1)在进行分组转发时每到达一个结点都要上第三层用软件分析IP 首部和查找转发表、路由表,造成转发速率大大降低。当路由表很大时查找最长前缀匹配需要很长时间,因此限制了网络的规模;
(2)若有相当多的分组适用MPLS 就可缩短转发分组所需的时间,因而网络可扩展到较大的规模;
(3)分组经受的时延最小,分组转发的速率不受路由表大小的影响。但网络结点无法处理没有MPLS 标记的分组。
2. 试用画图解释运输层的复用。画图说明许多个运输用户复用到一条运输连接上,而这条数据又复用到IP 数据报上。
【答案】
3. 端口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端口号要划分为三种? 算机的应用进程能够互相通信。
【答案】端口的作用是对TCP/IP体系的应用进程进行统一的标志,使运行不同操作系统的计计算机中的进程要通信,不仅必须知道对方的IP 地址,而且还要知道对方的端口号。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通信是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在发起通信请求时,必须首先知道对方服务器的IP 地址和端口号,因此首先分为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和客户端使用的端口号两类。
而对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而言,由于TCP/IP有一系列最为重要的应用程序,为了让所有用户都知道,每当出现一种这样的新应用程序时,IANA 都必须为它指派一个熟知端口否则因特网
上其他应用进程就无法与它通信,这类端口就是熟知端口。在熟知端口以外,保留的端口可以被其他服务器端的没有熟知端口号的应用程序使用,但事先必须在IANA 进行登记以防止重复,这类端口号称为登记端口号。因此,端口号就被划分为了三种。
4. 在RTP 分组的首部中为什么要使用序号、时间戳和标记?
【答案】(1)在一次RTP 会话开始时的初始序号是随机选择的。序号使接收端能够发现丢失的分组,同时也能将失序的RTP 分组重新按序排列好。
(2)时间戳反映了RTP 分组中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采样时刻,在一次会话开始时时间戳的初始值也是随机选择的,即使是在没有信号发送时,时间戳的数值也要随时间而不断地増加。接收端使用时间戳可准确知道应当在什么时间还原哪一个数据块,从而消除时延的抖动。时间戳还可用来使视频应用中的声音和图像同步。
(3)标记M 置1时表示这个RTP 分组具有特殊意义。例如,在传送视频流时用来表示每一帧的开始。
5. 假定网络中的路由器A 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项目(格式同上题):
现在A 收到从C 发来的路由信息(格式同上题):
试求出路由器A 吏新后的路由表(详细说明每一个步骡)。 【答案】路由器A 更新后的路由表如下:
6. 已知地址块中的一个地址是
【答案】地址
试求这个地址块中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地址
是无分类编址,斜线后面的20是网络前缀的比特数,即IP 地址
掩码是什么,地址块中共有多少个地址,相当于多少个C 类地址? 的前20位是网络前缀,后12位为主机号。
计算最小地址的方法是将IP 地址与地址掩码进行与操作,计算最大地址的方法是将主机号的比特位全置1。
一个地址最小地址最大地址
地址掩码地址块中共有
个地址,相当于16个C 类地址。
7. 试述数字签名的原理。
【答案】数字签名的原理:
(1)被发送文件采用哈希算法对原始报文进行运算,得到一个固定长度的数字串,作为报文摘要,不同的报文得到的报文摘要各异,但是对相同的报文它的报文摘要却是唯一的;
(2)发送方生成报文的报文摘要,用自己的私钥对摘要进行加密形成发送方的数字签名; (3)这个数字签名将作为报文的附件和报文一起发送给接收方;
(4)接收方首先从接收到的原始报文中用同样的算法计算出新的报文摘要,再用发送方的公钥对报文附件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比较两个报文摘要,如果值相同,接收方就能确认该数字签名是发送方的。
8.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作为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案】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功能主要包括: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分开、透明传输、寻址等。
将数据链路层作为可靠链路层的优点:通过重传,帧编号和确认机制为上一层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将数据链路层作为可靠链路层的缺点:降低了通信效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