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加试)之中国文学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话本小说
【答案】话本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流行于宋元时期,又称宋元话本。当时,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人口的剧增,通俗的民间文学在宋代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话本小说是宋代民间文学的代表。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四家中小说、讲史最为重要,影响也最大。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 后者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
2. 《文心雕龙》
【答案】《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祝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3. 四声猿
【答案】《四声猿》是明代徐渭的一组杂剧。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鸣四声更属断肠之歌,故其名奠定了全剧的基调。这组杂剧分别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全称为《狂鼓吏渔阳三弄》(一出),《玉禅师翠乡一梦》(二出),《雌木兰替父从军》(二出),《女状元辞凰得凤》(五出)。四剧独立,合为《四声猿》,被誉为“明曲第一”。其中《狂鼓史》成就最高,是典型的单折短剧。《四声猿》中有徐渭才华难展的悲哀,其表情酣畅淋漓,艺术上有独创之处,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4. 汉乐府
【答案】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深受《诗经》、楚辞的影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语言朴实,表现手法丰富。汉乐府民歌以叙事为主,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在形式上,汉乐府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特别是五言诗,为汉代民间首创,后来经过文人加工,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5. 楚辞
【答案】“楚辞”既是一种诗体的名称,又是一部总集的名称。作为诗体名称,楚辞是指战
国时候产生在楚地的由屈原吸取楚神巫文化和民间歌谣的特色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又称“骚体”,它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宏伟繁复的体制、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运用。作为总集名称,楚辞是指西汉末年刘向编辑的一部用“楚辞”作书名的辞体诗歌集,收录了屈原《离骚》《天问》《九章》《九歌》及宋玉、景差等楚辞体作家的作品。
6. 文道一贯
【答案】文道一贯是朱熹倡导的文学观点。他强调文道统一,认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枝叶,二者可、能分开,反对“文以贯道”。主张人们只要修道明理而力行不倦,文便能随道的产生而产生,好的文章便是文道合一的产物。他强调道外无物,也就是强调道外无文。他坚决反对道自道、文自文的看法。
7. 性灵说
【答案】性灵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关于诗歌创作与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为首。袁枚主张尊重人的本性,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就是“真”,“真”是可以不符合正统道德,它是最高的价值标准。要求诗歌表现真性情,诗歌在艺术上要变,要有创造性; 在审美上主张风趣。他的性灵说继承了公安派的性灵说又加以发展,具有反传统,反理学的进步意义。但袁枚的诗学理论深度不够,革新也不多。
二、简答题
8. 《苏秦始将连横》出于什么书? 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对其内容你有何看法?
【答案】(1)《苏秦始将连横》出于《战国策》。
(2)主要内容
苏秦以“连横”说秦未成,又以“合纵”游说赵王,终于一举成名,身佩六国相印,傲世天下。苏秦朝“连横”暮“合纵”,足见战国时各国之间斗争的复杂。
(3)对《苏秦始将连横》一文的看法
《苏秦始将连横》一文主要是通过苏秦的外交活动来塑造苏秦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的行为、肖像、语言等生动细致地描写刻画出一个性格丰满,有血有肉,令人拍案叫绝的苏秦形象。苏秦这一人物形象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①苏秦是个勇于尝试的人
即使秦王已经表明不接受他的观点,他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述完整,力图说服秦王。这种勇于尝试的精神并不是自讨没趣,而是自信的表现,是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
②苏秦是个懂得坚持也懂得适时放弃的人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他踏上一条路后会有所坚持,遇到障碍也会多试几次。但他又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那种人。他会坚持,但他更懂得放弃,而且是适时的放弃。衣服穿破,钱用完之后,再留在秦国也许只会自取其辱,自讨苦吃,所以他选择离
开,可以说他是个很识时务的人。
③苏秦有强烈的成功欲望
他没有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但他有很明确的人生目标一一实现自我价值,为了这个目标,他坚忍不拔,不懈努力。他的勤奋努力刻苦坚持的动力就是获取成功的信念和出人头地的决心。他学有所成之后转而说服赵王并帮助他“约从散横以抑强秦”,他的政治立场转变很快,前后的主张也不一致,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原则。
④苏秦是一个坚韧不拔的勇者
面对一时的失败,他不会自暴自弃,面对家人的冷漠,他也没有丧失继续奋斗的勇气。说秦失败后,普通人常常会因此一蹶不振,然而苏秦不但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刻苦努力,孤军奋战。前面的挫折和失落都只能衬托出苏秦内心高人一等的坚强和他令人佩服的隐忍和承受力。
⑤苏秦是个很实际也很圆滑的人
在当时想要成功就必须审时度势,投其所好,从苏秦针对不同国君提出不同的方案可以看出他对时代局势把握准确,为人实际而且圆滑,这种能力其实是相当难得的。在当时很难说那个国家就是正义的,那种立场就是正确的,所以苏秦的“见风使舵”实际上是一种智慧。
⑥出众的口才和令人叹服的语言技巧
文章中苏秦说服秦王的话语占据了较大篇幅,虽然秦王没有被说服,但是苏秦的语言艺术是值得肯定的。他先向秦王陈列出秦国的有利条件来顺理成章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再举上古五帝三王的例子来证明,加以分析当时的社会现象来动摇秦王。其中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形成磅礴的气势和撼动人心的力量。还有用典和激将法都用的相当巧妙,语句中辞藻的堆砌和用词的恰当都能体现苏秦极具讲究的语言艺术。
至此,苏秦的整个形象已经丰满的展现在人们面前。他极具才华,有雄心有谋略。他的性格既复杂又简单,既矛盾又合理。文章刻画出来的苏秦的形象血肉丰满,个性突出,是一个令人叹服的历史人物形象。
9. 简述唐宋古文运动。
【答案】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骄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到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这一运动在中唐由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但它的成功却在北宋。北宋的古文运动是以复古为号召的文学革新运动,在欧阳修、王安石和“三苏”的大力倡导之下,继承了韩、柳的成就,使古文成为文学主流,蔚为风气。他们所提倡的散文实际是一种新型的散文,既有所继承,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时代特点。就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 就形式言,是由骄体而散体,体现了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1)唐代的古文运动
中唐时期散文的创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前代文风革新努力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并有李翱、皇甫湜、刘禹锡、白居易等一大批参与和响应者,它针对南北朝以来骈文创作的浮艳空洞的流弊,以恢复孔孟儒学为号召,以学习先秦两汉散文为目标,在文体、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