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847社会学概论[专业学位]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控制的度

【答案】社会控制的度,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行为限制的程度。

①社会控制度的只个维度:控制力度、控制刚度、控制网络致密度

②三者关系:力度、刚度、致密度既是社会控制度的三个维度,同时三者之间也应该有一个协调、祸合的关系。其中,力度和致密度是山社会预先规定的,刚度则是山社会控制实施过程的状况决定的。

③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三个角度:历史的角度、社会稳定的角度、社会成员自由程度的角度

④适度社会控制的意义

,其中第一个标准是定性标准,后两个标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三个标准(或称三个角度)

准是定量标准,可以建立一组社会指标体系,定量衡量社会稳定性和社会成员的自由程度,以判断社会控制是否适度。只有当社会控制的力度、刚度和控制网络的致密度都符合这三个标准时,整个控制体系才是适度的社会控制。

2. 镜中我(库利)

【答案】他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自我意识的形成分为二个阶段:①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②在做出行为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③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人格。库利非常形象地

,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

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3. 城市建设

【答案】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的、持续的社会工程、主要是指在经济增长和政府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社会治理,增进社会融合,保障社会的可持续性,从而全面提升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福利水平,实现社会和谐和永续发展。

4. 标签理论

【答案】标签理论又称标志理论或标定理论,它是一种从符号互动论角度探讨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或越轨行为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即某种社会现象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因为社会给它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在研究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时,这些问题或行为本身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如何评价和对待它们。那些凭借权力占据了统治地位的集团可以

,来歧视、控制和镇压被统治者。因此,这种贴标通过贴标签、宣布被统治者为“有越轨行为者”

签通常是不公正的。

5. 社区

【答案】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①社区占有一定的地域,其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社区之“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区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个“区”乃指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②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人群。人口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③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区意识,构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④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6. 有机整合(团结)

【答案】有机团结是社会学家涂尔干研究社会现象中社会团结问题时所提出的,现代发达的社会就像一个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其中每个人都按照社会分工执行着某种专门的职能,因此涂尔干把这种社会中所出现的新的团结形式称之为有机团结。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有机团结是最基本的团结形式之一,有机团结指的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它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在有机团结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因为社会分工和社会专业化而造成的他们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

关系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尤其以物质利益为根本内容的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方面。

7. 社会角色

【答案】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构成了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①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②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③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 ④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8. 先赋角色

【答案】先赋角色,又称归属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如一个人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等角色。先赋角色是从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上所做的区分。先赋角色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社会流动很少,人们的很多角色都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因而是先赋的,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自工业化社会以来,一些原来属于先赋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都不再主要是由先天决定的,而主要是由人们后天获得的。

二、简答题

9. 举例说明角色紧张。

【答案】角色紧张是指相互对立的要求被置十同一角色当中,由于这种情况而导致的个人压力紧张的状态。举例:想要作为一名成功的军官,他必须对下属们关爱有加并且充分信任,因为他有时可能需要下属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战斗。而与此同时,军官们的权威也需要迅速而不容置疑地被服从。前一个军官角色要求军官的言行要和蔼,有人情味,而后者又要其行为要显得严厉而强硬。在这个例子中,角色的扮演导致了个人的紧张和忧虑。

10.作为社区研究方法之一的“民族志方法”有什么优点,又有哪些局限性?

【答案】(1)“民族志方法”的优点

,“民族志方法”强调研究者长期参与到一个特定的小地方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主客互动获得

对一种文化的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作出解释。从宏观层面讲,它重在对文化和社会形态的考察。人类学家们注重从文化比较的角度研究社区,因为不同社区的文化特质和生活方式是有不少差异的,进行比较,尤其是不同民族间的跨文化比较,有助于全面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

(2)“民族志力法”的局限性

“民族志方法”主要的局限性在于,受制十研究者自身文化的影响,从旁的短期直接观察有时并不能十分准确的理解研究课题。

11.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对社会分层有哪些影响?

【答案】新中国成立以后,便开始了政府主导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这一进程得到全面推进,中国日益加速地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现代化这一历史进程,主要体现着技术和经济的合理化趋势,即基于计算的对经济效率的合理追求。

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劳动分工体系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推动着原有职业结构的不断改变。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转移,产品生产者向服务行业转移,增加了一批劳动强度较低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职业,非体力劳动者的比例不断上升。

(2)新兴职业要求自获性成就,因而更加依赖于教育和训练。类似的职业将获得大体相同的报酬。教育、职业声望及收入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社会经济综合地位构成社会分层的基本指标。

(3)职业结构的改变,催生出一个庞大的中间阶层,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缩小,从而最终缓解社会冲突,促进了社会稳定。

(4)职业体系日趋开放,社会自由流动空间扩大,从而能够依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总的来看,由于现代化以科技和效率为向导,在现代化推动下,教育体系成为重要的职业分配机制,整个社会的职业一般会出现结构性向上流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