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5
● 摘要
一、简述题
1. 近代中文商业性报刊的兴起与发展。
【答案】(1)近代中文商业性报刊的兴起
①背景:鸦片战争后,外人获得了在中国任意办报的权利,数量急剧增加。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外人差不多垄断了中国的报业; 并且逐渐形成了以香港和上海两地为中心的外报网络。在整体的外文报刊系统中,外文商业性报刊迅猛发展并取代传教士报刊而成为报业主流。随着西方列强对华经济活动日益拓展,出版面向中国商人与普通消费者的中文商业性报刊己成为外人在华开展商贸活动的迫切需要。19世纪60年代后,中文商业性报刊迅速崛起,打破了传教士垄断中文报刊的局面,出现了《申报》、《新闻报》等具有很大影响的商业性报刊。
(2)近代中文商业性报刊的发展
①19世纪60年代的商业报纸,以刊载商贸信息、为商业服务为特点,本身并不一定赢利; 且多与外文商业报纸联系密切,作为外文报馆的附属出版物。1861年创刊的《上海新报》由英商字林洋行主办。它是上海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创刊时将各种商业信息的传播置于首位,以大部分版面刊载商业信息,且主要为字林洋行的商贸活动服务。该报每期均用大量篇幅,并以专栏形式刊载广告、船期、商业行情。
②19世纪70年代后,办报已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事业,作为贸易中心的上海出现了一批以赢利为目的的报纸。这些报刊以其在经营方式、报刊业务、内容拓展诸方面的崭新态势,标志着外人办报高潮的来临。其中,《申报》是最具代表性,且最为成功的。《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由英国商人美查、伍华德等人合资创办。《申报》以盈利为目的,采取一些措施来吸引读者,提高销量。
a. 针对当时订阅报刊者多为封建士大夫知识分子的特点,《申报》聘请熟谙中国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的文人学士如蒋芷湘、何桂笙、钱听伯、吴子让等担任主笔或编辑,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b. 《申报》采用廉价纸张,压低报价。
c. 《申报》重视论说,每期必载一篇,置于首页,涉及新闻观念、自然科学知识、反对传统陋习、提倡封建伦理等许多方面。
d. 《申报》注重新闻报道,新闻量多、面广,尤其是社会新闻,己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揭露社会黑暗。
e. 《申报》注重新闻时效,早期用快车快船传递信息。1882年1月,该报刊发了由驻京记者拍发的一条清廷查办一名读职官员的专电,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一条由报社记者所发的电讯。
第 1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