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史论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职业道德

【答案】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自立的行为准则。与新闻法规是一种他律不同,它是一种自律(行业的自我约束,个人的自我约束),主要以行业内部的相互监督、个人的自觉来抵御社会上种种诱惑,防范不良行为,并借助于舆论力量促使新闻工作者自觉地遵守。其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等四个基本方面。

2. 《新青年》

【答案】《新青年》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青年杂志》,自第2卷起因有重名之嫌而改为本名。16开月刊,每出满6号为一卷,从创刊至1922年7月,共出刊9卷54号。创办人陈独秀。《新青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陈独秀主撰阶段、编辑部同仁轮流主编阶段和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阶段。其卞要宣传内容包括:①提倡自由民卞,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运动;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③发起文学革命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3. 媒介

【答案】在新闻学中,媒介主要是指新闻传播媒介,新闻传播媒介是指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用来表达某种含义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任何物体和物体排列。新闻媒介的类型主要有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通讯社、手机等。

4. 新媒体

【答案】新媒体是指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型的媒介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iPad )和电子书等。从时间纬度来看,新媒体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 从传播技术角度来看,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和宽带局域网,以电脑、手机和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从传播特征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互动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

5. 议程设置理论

【答案】议程设置理论是指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三个:①在当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参与了“社会现实的构建”,影响了人们头脑中对社会现实的构想; ②大众传播媒介从每日每时所发生的客观事实中挑选出极少数加以广泛传播,从而影响到受众对社会事务轻重缓急的考虑; ③事件在大众传媒中出现

的频率,是受众赖以判断该事件重要性的主要依据。

6. 新闻学

【答案】新闻学是指研究人类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的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新闻学以新闻和它的载体—由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新闻媒体所组成的新闻事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律。新闻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学是指新闻学这个独立学科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包括历史新闻学、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等; 狭义的新闻学专指理论新闻学,即通常所说的新闻理论。

7. “沉默的螺旋”理论

【答案】“沉默的螺旋”理论是传播效果理论重新回归到强大效果论的代表理论之一。“沉默的螺旋”最早是由诺依曼于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这个假说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③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8. 新闻事业

【答案】新闻事业是指以传播新闻为主要活动的、有组织的新闻机构。现代新闻事业主要包括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期刊社、新闻电影制片厂等专门机构; 它们运用采访、编辑、通联、出版、发行等组织系统以及新闻体裁和编排技术手段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组织是传播新闻的工具,既是社会舆论机关,又是阶级舆论机关。其基本功能是:沟通情况,传递信息; 反映舆论,引导舆论; 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提供娱乐,丰富文化生活; 刊登广告,提供社会服务。

9. 《读卖新闻》

【答案】《读卖新闻》是日本发行量最大的一份报纸。1874年创刊于东京,创办人子安峻、本野盛享、柴田昌吉,该报初为隔日刊,只发行200份,半年后改为日刊,发行量猛增至一万份,居东京各报发行份数之首。从1886年起,《读卖新闻》开始刷新版面,以市民和中小企业主为读者对象,大量刊登文学作品,使该报以“文学报,,的特质身价倍增。1950年起实行股份公司制,国内设有四个分社,国外有三个总局,有早晚刊,在纽约发行卫星版。

10.风险社会

【答案】风险社会是指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由于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

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威胁。在贝克(U1richBeck )那里现代性的特征被称为“风险社会”。吉登斯在对现代性的分析中引入了时空特性他认为现代性与前现代性区别开来的明显特质就是现代性意味着社会变迁步伐的加快、范围的扩大和空前的深刻性。风险社会是指这样一个时代,社会进步的阴暗面越来越支配社会和政治. 他提出,人类面临着威胁其生存的由社会所制造的风险,如工业的自我危害及工业对自然的毁灭性的破坏。

二、论述题

11.比较1942年延安整风期间《解放日报》改革和1956年《人民日报》改革的异同。

【答案】1942年4月1日起,在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进行改版,在报纸宣传中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发扬密切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作风和文风。1956年7月1日起,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指导下,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进行改版,展开了一场全国意义上的新闻改革,改革的目的仍然是肃清教条主义。

(1)两次整改的相同点

①两次运动开展的模式十分相似。两次改革均由一张报纸所指引,由一个根据地解放区发起而后扩展到所有根据地解放区。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报纸是“组织一切工作的一个武器”。新闻整风运动由解放日报引导,而1956年的新闻工作改革由人民日报牵引。

②两次运动都由一个局部而扩展到全国。新闻整风运动是由陕甘宁边区发起而后发展到敌后所有根据地,由《解放日报》带头掀起了抗日敌后根据地新闻界整风运动的高潮; 以《人民日报》改版为主的新闻工作改革也是由局部向全国全方面地展开,各地报纸纷纷改版,还引起当时新华通讯社和广播事业都相继进行了改革。

③都发表了题为《致读者》的社论。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了改版社论《致读者》,检查了创刊以来在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方面存在的间题。做出了一系列改改革:版面安排上,把抗日根据地的新闻报道提到了首位; 整风宣传方面,把整风运动作为一个宣传中心来抓,进行了集中突出的宣传,宣传形式多样,有广度也有深度; 社论写作方面,注重社论的质量; 提出了“全党办报,,的方针,坚持无产阶级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

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改版社论《致读者》,提出三个方面的改进意见:a 二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 b. 开展自由讨论,阐明社会言论; c. 改进文风,活泼空气。

在改进文风作风,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新闻理论的重大意义上,两者也有着相似的地方。两次整改,提高了新闻下作者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促进了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改造,对于维护新闻真实性,密切新闻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两报分别为抗口战争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前者开辟了无产阶级的新闻学道路; 后者开辟了社会主义新闻学道路。

(2)两次整改的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