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教育研究方法(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列举教育研究假设的三种分类方式,并简述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

【答案】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好的、暂定的结论。

(1)教育研究假设的分类

①按照假设的形成逻辑,可分为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归纳假设是在观察基础上的概括,是人们通过对一些个别经验事实材料的观察得到的启示,进而概括、推论得出的经验定律;演绎假设是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出发推出新结论,是根据不可直接观察的事物现象或属性之间的某种联系的普遍性,通过理论综合和逻辑推演而提出的理论定律和原理的假设。

,可分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研究假设陈述的是②按照假设有无方向性(或倾向性)

两个变量间所期望的相关或不同。在研究假设中,呈现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两类。方向性假设指出相关或差异的特点,而非方向性假设只简单地指出哪里存在一个相关或差异。

③按照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描述性假设,处于科学探索的最初阶段,主要是描述认识对象的结构,向人们提供关于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大致的数量关系的推测,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的外部表象的一种描述;解释性假设是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指出现象质的方面,说明事物原因与结果的一种更复杂、更重要的假设,这是比描述性假设高一级的形式;预测性假设是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推测,它是在对现实事物的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基础上提出的更复杂、更困难的一种假设。

(2)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

①说明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

②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即表述的语义是明确的、可操作的、不至于造成歧义的,假设语义模糊就无法检验;

③假设必须是陈述句,而不能是疑问句。可以是肯定陈述,也可以是否定陈述;可以是全称肯定或否定,也可以是单称(部分)肯定或否定。

2. 列举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不少于5个)。

【答案】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有:

(1)偶然事件

在实验过程中,不是作为实验处理的任何事物的出现,都可能影响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在周期较长的实验中,更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2)成熟

反映被试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后,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被试自身的身心各方面发生的变化而引起的系统变异,如生理、心理的发展,技能、知识、经验的増长,或者变得疲倦、失去兴趣、焦虑等。这些变化可能与自变量混淆而影响对因变量变化结果的解释,从而降低研究的内在效度。

(3)测验

教育实验中前测作为一次学习经验可能影响后测的成绩,或积极的,或消极的。常见的有练习效应、敏感效应和选择性效应。被试形成对练习和测验的敏感性,尤其是在前后测之间相距时间较短情况下会影响研究的内部效度。

⑷工具

指教育实验中测试手段技术或工具的无效或缺少一致性,这就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主持实验

,或研究者的个性、态度、价值观、信者主观情绪状态发生变化(如变得更严格、疲倦或粗心等)

息的影响,如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评判标准不同(前后测难度不同,不同班用不同测验,或评判

,其可能结果是对测定和评级的精确性的一个无效评价。 者的差异)

(5)统计回归

统计回归是在教育实验中有前后测情境下出现的一种效应现象,一种趋向平均数的常态回归。被试前测成绩过优或过劣,则在后测时成绩都有自然向群体平均值靠拢的趋向(集中趋向)。对这种由于统计回归效应而混淆再次测试取得的实验结果,如不加分析,易产生错误结论。

(6)被试选择

由于选择被试的程序不适当,没有用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的方法,因而造成被试组之间存在系统性差异。也就是说在研究处理前,选择的被试在各方面并不相等或有偏性。

(7)被试的缺失

在一个延续时间较长的研究中,被试的更换、淘汰或中途退出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

由于测试程序、因素控制和实验安排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多种条件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影响对结果的解释。

3. 研究者要使自己的研究能力尽快提高,应该如何实践?

【答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内在因素分析,直接与研究者个人的思想素养、基本能力以及科研操作技能水平有关,这也正是从事教育研究应具备的基本因素。那么,研究者要使自己的研究能力尽快提高,就要做到:

(1)坚持学习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学科理论。学习理论的目的,首先在于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同时提高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洞察力。

研究者要有对科学真理执着的追求,绝不可将科研、学术研究作为一种追求名利的敲门砖。

做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在教育研究中集中精力,做到超脱和专一。学习理论,培养理论思维的头脑,才能使自己有“一眼看穿”的洞察力,迅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抓住彼此间的联系。特别是需要结合自己确立的研究方向,有意识的形成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

(2)扎根于教育实践

实践出真知,教育实践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只有亲自参加实践,勤于观察,勤于思索,才能发现该时代有重大意义的科研课题,而不会把主要精力耗费在无现实意义的琐碎问题中。也只有满腔热忱地投身于教育实践,研究实际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答案。

(3)要有良好的学风

进行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因此要有责任感,对人民、对科学、对历史负责。要扎扎实实,一丝不苟,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有严谨、严肃和严格的治学作风。

(4)在博采众长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

研究风格体现在独特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中,研究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研究者在研究能力方面达到成熟的标志。对刚刚步人科研的年青人来说,要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首先要虚心地向各位大师学习不同的研究风格。

综上所述,涵盖了一个尽快提升的研究者应该着手的范围和方向,也只有真正的做到以上几方面,才会在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有所建树。同时,作为年轻的实践者,从学生时代起,就要注意学习不同学者的治学和研究风格,抓准本学科领域最有发展前途的方向,尽快形成自己的研究方法风格,这是提高科研能力的有效之路。

二、论述题

4. 试论述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答案】近年来在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方法论研究的新进展,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以及呈现的新经验,为我们探讨以上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有利条件。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我们必须遵循以下的方法论基本原则: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教育研究需要培养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要善于通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就必须学习哲学。学习哲学,首先和主要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是作为最一般的理论工具而发挥着方法论指导作用的。

①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就是唯物辩证法,或者说,唯物辩证法是完整的、科学的方法论。它是在概括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引出的最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它本身就是一个科学的范畴体系。

②唯物辩证法这一方法论的具体内容是:

a. 从整体上认识世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整个物质世界以及每一个事物、现象都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