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财政支农政策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快慢和社会的稳定。本文通过对进入农业新阶段后河南财政支农政策的现实思考以及财政支农怎样在未来农业农村发展中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财政支农的取向等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可以为地方政府制定财政支农政策,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把河南省各级政府在贯彻执行财政支农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并结合国内外财政支农政策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和改进思路,通过研究达到引起地方政府对财政支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促进地方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农的长效机制的预期目标。从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划分标准、政策特征以及财政与农业关系的背景出发,探讨了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预期达到的目标。从财政支农的基本涵义、范围和内容对财政支农政策作了理论分析,并从农业产业天然弱质性、基础地位等六个方面分析财政支农的必要性。通过对国内外财政支农政策演变史的系统分析,总结了国内外财政支农的共同规律和有价值的经验与启示。采取数理统计、因果图分析、实际调查分析、搜集数据等研究方法,从财政支农规模、财政支农结构、财政支农绩效分析三个方面对河南省财政支农政策作了实证分析,并从财政支农总量投入不足、支出结构不尽合理、投资效率较低等方面对河南省财政支农政策存在问题及原因作了比较系统的剖析。应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测算了实现新形势下财政支农既定目标所需的投资规模、资金投向及相应的财政措施,使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和效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