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深圳大学管理学院703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体和政体
【答案】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由于统治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直接决定着国家的阶级属性,因而国体体现着国家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内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国体是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决定因素,国体必须通过一定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来反映和实现。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主要涉及中央政权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等,决定了国家机关设置和权力配置的基本原则,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从权力配置和国家机关设置的角度看,政体主要地体现为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行使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前者是指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由一个机关集中行使,还是由数个机关分工行使; 后者是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一个人组成,还是由一个集体组成,也就是由一个人还是由一个集体形式的机构行使国家最高统治权。
2. 半总统制
【答案】半总统制是指一种既有总统制某些特点、又有议会制某些特点的政体,半总统制的典型是法国。1958年,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法国在戴高乐的主导下建立了一种比较特别的新的政体,其特点是提高了总统的地位,强化了总统的权力,使之成为掌握实权的选任国家元首。总统主持内阁会议决定政府的政策纲领,但不直接管理政府工作,总统有权任免一名总理并由总理领导政府的口常活动。但总理和政府又须向国民议会负责,国民议会如果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就得向总统提出辞职。此外,德国历史上的魏玛共和国也属于半总统制政体。
3. 行为主义政治学
【答案】行为主义政治学是于行为主义方法相联系的。行为主义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二战以后迅速发展,在60年代发展到全盛时期,70年代开始走向衰落。
①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传统政治学所使用的制度研究方法和法律研究方法,只能研究政治现象的表面,而无法研究实际政治现象中的各种心理和文化因素,只有通过研究政治行为,才可能触及影响和导致产生政治现象的真正原因。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研究影响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和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②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学作为解释人的政治行为的规律性的科学,它应该能够被经验地证明。人的行为不仅应包括一般的个体行为,也应包括团体、组织、集团、政府以及政治领导人的行为。
③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最大缺陷,就是单纯用现象调查的方法和计量方法来说明政治行为的动机和规律性,因而它不可能认识政治现象的实质。因为实证主义的调查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其根据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不同的阶级和个人具有小同的价值观念,人们在研究社会现象时,小可能离开某种价值判断,行为主义政治学宣称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结论是纯客观的,是没有任何价值色彩的,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面对具有是非价值标准的政治现象而采取所谓的价值中立态度,本身就是一种价值选择。
行为主义政治学发展到70年代以后,这种只重视量化研究而不重视定性研究的倾向终于发生了改变。西方政治学又开始重新转向对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的侧重。
4. 政治文化
【答案】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5. 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资产阶级经过经济政治斗争,推翻封建地卞阶级政治统治或与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妥协后建立起来的,是资产阶级维护其政治地位和资本剥削关系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经济基础; 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运行方式; 以普选制、议会制等形式为政治统治和治理社会方式; 以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为基本政权组织形式。在当今世界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
6. 国际政治
【答案】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按照这一定义,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是:
①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的多个行为主体之间,这其中,它主要发生于国家这一行为主体之问,同时,它也发生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
②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③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政治关系体系的总和。
二、简答题
7. 简述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与优点。
【答案】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八个政党,即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这些政党都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合法政党和积极力量。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
①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对国家实行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而且对各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其参政议政的基本内容包括: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参加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机构、途径和方式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人士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座谈会,各民主党派人士出任政府领导职务等。
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协商合作、相互监督的关系。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在各种利益关系具有可协调性的基础上,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总目标建立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各民主党派相互之间是以协商合作的方式展开政治活动的。
b.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又存在着相互监督的关系,这种监督的基本准绳就在于各自的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利益得到合理协调和实行。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这种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具有积极建设性,它无疑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稳定与和谐。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优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①有利于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解决各种利益矛盾;
②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汇集建设社会主义的各方面力量;
③有利于社会主义民卞政治建设,加强政治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防止政治腐败;
④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的积极健康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
8. 如何评价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评价政体的标准?
【答案】在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以后,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的斗争在政体问题上表现得非常激烈。因此,许多近代思想家在批判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中更加注意对政体问题的研究,并深入地探讨了政体的划分标准。主要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布丹提出以国家主权的归属即主权者的人数和行使权力的方式来区分政体;
(2)17世纪的英国思想家洛克则以立法权行使者的多寡区分了民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君主政体;
(3)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鸿是近代对政体问题做过最深入研究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他根据的是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哪些人手中以及他们对待法律的态度。
他们提出的分类标准,总的说来只是继承和发挥了亚里十多德的学说,基本分类原则是一致的,理论上共同的根本缺陷就在于不是在区分国体的基础上对政体进行分类,混淆了国体与政体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