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843管理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信度与效度
【答案】信度是指考评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一致性指不因所用考评方法及考评者的改变而导致不同结果; 稳定性指一定时间内重复考核所测评的结果应相同。主要表现为一个测量过程中各项目的得分是否基本相符合,两次测量考评的分数是否前后基本一致。
效度是指考评所获信息与待测评的真正工作绩效间的相关程度。考评测量的效度越高,表示它所测量的结果能正确反映工作绩效的程度越高。效度反映运用某种技术得出的测试结果所能真正衡量被测试对象的程度。效度差便是所测量的不是拟测的,无关信息被纳入,有关信息却被忽略了,出现文不对题与答非所问的弊端。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体现为:信度将影响效度水平的高低,信度是对测评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反应,而效度是结果与工作绩效相关程度的反应。一般而言,测评者的绩效结果越稳定、越一致则其结果与工作中的绩效水平的相关程度就越大,反之则越低; 有效的考核既要有信度又要有效度。二者共同作为测评考核有效性的手段。
2. 控制
【答案】控制是指为了保证组织的计划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各级管理人员依据事先拟定的或随组织及环境发展变化而重新修改的标准,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衡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进行纠正的过程。
(1)控制标准、偏差信息和纠正措施是控制工作的三项基本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①控制标准是预定的工作标准和计划标准,它是检查和衡量实际工作的依据;
②偏差信息是实际工作情况或结果与控制标准或计划要求之间产生偏离的信息。如果没有或无法得到这方面的信息,那么控制活动便无法继续开展;
③采取纠正措施是指根据偏差信息,作出调整决策,并付诸实施。
(2)管理控制的分类。最常见的一种是根据控制信息获取的方式和时点的不同来分类,可分为三类:
①反馈控制。‘自的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作用之后,其特点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的结果上,并以此作为改进下次行动的依据;
②同期控制。其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之中,即与工作过程同时进行;
③前馈摔制。其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作用之前,其特点是将注意力放在行动的输入端上,使得一开始就能将问题的隐患排除,“防患于未然”,前馈控制的效果正是管理者追求的目标。
3. 非正式组织
【答案】非正式组织是指存在于正式组织之中,由人们在共同工作中所形成的靠感情和非正式规则联结的群体。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形成的。正式组织中的某些小群体成员,由于工作性质相近、社会地位相当、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或者在性格、业余爱好及感情相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被其他成员所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规则,从而使原来松散、随机形成的群体渐渐成为趋向固定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特点:①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感情和融洽为主要标准,有不成文的行为规则; ②带头人无正式权力,是自然领袖,在团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③维系非正式组织的主要是接受与欢迎、孤立与排斥等感情上的因素。
4. 程序化决策
【答案】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旱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每当它们出现时,不需要再重复处理它们。通常又将“程序化决策”称为“结构良好”的决策。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 例外问题则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5. 德尔菲法
【答案】德尔菲法是兰德公司提出的,又称专家调查法,是指采用通讯方法将所需预测的问题征询专家的意见,经过多次信息交换,逐步取得比较一致的预测结果的一种预测方法。
(1)应用这种方法进行预测的具体步骤是:①设法取得有关专家的合作; ②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别告诉专家们,请他们单独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对实现新技术突破所需的时间作出估计; ③管理者收集并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再把综合后的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 ④让各位专家再次进行分析并发表意见。如此反复多次,最终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2)德尔菲法具有以下优点:①避免了集体决策中面对面的争论,有利于新的意见和看法讲出来; ②避免了面对面的集体决策容易形成的崇拜权威,服从权威意见,抑制创造性思维的缺陷,有利于名不见经传小人物的新思想、新观念的表达,能够产生有价值的方案; ③能较好地使参与决策的每一个专家畅所欲言。
(3)德尔菲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的决策时间较长:②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大:③不利于直接交流。
6. 网络计划法
【答案】网络计划法义称统筹法。它是以网络图反映、表达计划安排,据以选择最优工作方案,组织协调和控制生产(项目)的进度(时间)和费用(成本),使其达到预定目标,获得更佳经济效益的一种优化决策方法。
网络计划法主要由互相关联的二部分内容组成:网络图要领及绘图规划、网络图各参数的计算法和网络图的调整与优化。其原理是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为各种作业,然后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图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用最
高的速度完成工作。
优点是:能缩短作业时间、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
二、简答题
7. 有效沟通、注重团队建设、加强时间管理是否会有助于改进领导效果? 为什么?
【答案】有效沟通、团队建设和加强时间管理都有助于改进领导效果。
(1)有效沟通。有效沟通需要克服由个人因素、人际因素(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信息来源的可靠程度和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相似程度)、结构因素(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和空间约束)和技术因素(语言、非语言暗不、媒介的有效性和信息过量)造成的障碍,可以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十沟通的环境,有利十组织内信息的自由流通,使得信息的上传下达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同时有效的沟通环境,还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成员间信息的交流,集思广益使得决策更加有效。因此,有效沟通对于改进领导效果起到积极作用。
(2)团队建设。有效的领导者注重团队建设,激励团队跟随自己共渡难关,帮助团队指明前进的目标,向成员解释通过克服惰性可以实施变革,鼓舞员工自信,帮助员工了解潜力所在。越来越多的领导者扮演着高效团队的教练和后盾角色,他们为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但并不控制团队,给予团队一定的自由。团队建设改变了传统的领导方式,增强了双向沟通,改进了领导效果。
(3)加强时间管理。讲求处理事情的优先顺序观念,即依据事件的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期目标,再逐日设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的效率; 管理者要分清重要的和紧急的事情,把时间主要集中于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上,从而领导者可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事务上,这在改进领导效果方面成果卓著。
8. 组织扁平化是企业组织变革的重要趋势之一,请问企业成功地推动组织扁平化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扁平化能够解决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现代环境下面临的难题,但企业要成功推动组织扁平化需具备以下条件:
(1)分权与集权相结合。组织扁平化管理实际上是权力中心下移,尽量减少决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过程。分权化组织结构将一定的决策权授予较低层级和较多组织成员,可以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自主性,有利于在企业中营造创造潜力发挥的氛围。因此,企业过去集权的组织结构必须向组织分权化转变,分权分到什么程度要看具体企业。要正确处理“分权”与“集权”的关系,组织扁平化管理的本质内涵应界定为“有控制的分权”,而不是绝对的“集权”和“分权”。
(2)企业实行团队式管理。团队是扁平化组织结构构造的基础。扁平化组织本质上是一个知识体系,其竟争优势的建立主要在于如何对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信息进行整合、创造和管理,从而更直接地面向市场、面向用户。为了支持这种知识、信息的整合、创造和管理,扁平化组织内部不能以职能为单位,而应形成一个个完整、统一的知识团队,这种团队将个体和组织结合起来。扁平化组织的运作核心就是通过这种团队式管理,不断释放整体知识能量,进而实现企业价值创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