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715中外音乐史一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选择题

1. 刘天华所编丝竹合奏曲是( )。

A. 《变体新水令》

B. 《汉宫秋月》

C. 《改进操》

D. 《三六》

【答案】A

【解析】刘天华编写的丝竹合奏曲为《变体新水令》。B 项,《汉宫秋月》是中国名曲。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C 项,《改进操》是1927年12月刘天华为纪念“国乐改进社”成立而作的一首琵琶曲。表达了作者对立社的喜悦和对振兴国乐的信心与期望。曲中前一部份模拟古琴技法,并在第二段采用了复音试验。D 项,《三六》又名《三落》、《梅花三弄》,原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1962年,顾冠仁改编成弹拨乐合奏,对原曲结构做了删减和更动,增强了音乐的力度、速度和情质的对比; 使乐队色彩变化丰富。

2. 在( )发表的《论国防音乐》一文中提出了“国防音乐应以歌曲为中心的主张,认为音乐也应该成为国防文化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A. 萧友梅

B. 杨荫浏

C. 吕骥

D. 冼星海

【答案】C

【解析】吕骥在《论国防音乐》中说:“音乐,也和教育、文学、戏剧以及其他艺术一样,要担负起当年的紧急任务,要担负起唤醒和推动全国未觉悟的民众的责任,或者在他们中间造成一种抗敌的情绪和倾向,如文学四月号论国防音乐所说的,应当更进一步,积极地把全国民众组织起来,把他们的抗敌意志转化成实际的行动。”

3. 任光曾创作过一首优秀的民族器乐曲至今仍受广人群众的喜爱,这首作品是( )。

A. 《金蛇狂舞》

B. 《春江花月夜》

C. 《彩云追月》

D. 《翠湖春晓》

【答案】C

【解析】《彩云追月》是上世纪30年代任光早期的代表作。最初是民族管弦乐曲,后来,作者从创新的角度运用西洋作曲技巧,采取欧洲“探戈”舞曲节奏,并汲取我国江南丝竹优美轻松的音调和乐器组成特点,从而匠心独运地创作出这首意境深邃、舒适优美、富有神韵的小型器乐合奏曲。

4. 沈心工根据日本歌曲《手戏》编创了乐歌《体操—兵操》,该曲又名( )。

A. 《竹马》

B. 《革命军》

C. 《男儿第一志气高》

D. 《黄河》

【答案】C

【解析】我国的第一首学堂乐歌是始作于1902年的《男儿第一志气高》(原名《体操—兵操》),这首歌也是“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先生留学东京时的处女作。相对于古文,《男儿第一志气高》的歌词通俗亲切,便于理解:男儿第一志气高,年纪不妨小。哥哥弟弟手相招,来做兵队操。兵官拿着指挥刀,小兵放枪炮。龙旗一面飘飘,铜鼓咚咚咚咚敲。一操再操日日操,操到身体好。将来打仗立功劳,男儿志气高。

5. 《码头工人》是聂耳作曲、田汉编剧的独幕歌剧( )中的歌曲。

A. 《扬子江暴风雨》

B. 《洪波曲》

C. 《军民进行曲》

D. 《大地之歌》

【答案】A

【解析】《码头下人》是由田汉编剧、聂耳作曲的独幕歌剧《扬子江暴风雨》中的一首歌曲。歌曲采用回旋曲式。主题取材于长江码头杠棒慢步号子,表现出工人沉重的劳动,又暗示着他们心中蕴藏的愤怒和巨大的反抗力。四个插部曲调都是由它发展而来的。主题第四次再现后,出现了激动人心的呼喊和号召,如同内心的愤怒和的反抗力量的迸发,是全曲的高潮。

6. 中国近代音乐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一所专门训练歌舞人才的教育机构是( )。

A.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音乐科

B. 国立音乐院

C. 中华歌舞专门学校

D. 明月歌剧社

【答案】C

【解析】1927年2月,黎锦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中华歌舞专修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黎锦晖聘请当时在歌舞上深有造诣的中外师资,除了有系统的课程施教之外,还开设乐理、器乐、时事、外语等启发式教育,因材施教。上海的流行音乐及电影世界,几乎为他所培养的人才为主导。此外还孕育了两个对中国娱乐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一个是原名周小红,后来经他改名的周漩; 一个是来自云南的聂耳,他为电影《风云儿女》写的一首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7.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沂蒙山小调》《嘎达梅林》《对鸟》分别属于我国哪些地区的民歌? ( )

A. 云南、西藏、湖北

B. 河南、内蒙古、浙江

C. 山东、内蒙古、浙江

D. 山东、内蒙古、河北

【答案】C

【解析】《对鸟》是浙江乐清地区的一首民歌,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沂蒙山小调》出自由东,而《嘎达梅林》是内蒙古著名民歌。

8. 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并获得国际声誉的第一位戏曲表演艺术家是( )。

A. 梅兰芳

B. 杨小楼

C. 盖叫天

D. 苟慧生

【答案】A

【解析】梅兰芳先生在促进中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中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9. 在1934年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活动中,荣获头奖的作品是( )。

A. 贺绿汀《牧童短笛》

B. 贺绿汀《摇篮曲》

C. 老志诚《牧童之乐》

D. 江定仙《摇篮曲》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