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技能? 技能区别于知识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技能的含义
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它首先表现为一种活动方式,这种活动方式可能是外显的、展开的动作系统,也可能是内隐的、简缩的动作系列。其次,技能这种活动方式应表现出规则性,技能是熟练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动作系列,不同于随机的、任意的动作组合。
(2)技能区别于知识的特点
①技能学习所要解决的是完成活动要求的动作会不会及熟练不熟练的问题,即会不会做及做得怎么样的问题。而知识学习所要解决的是事物是什么及怎么样(陈述性知识)、做什么及怎么做(程序性知识)等问题,即知与不知的问题。
②程序性知识虽与活动动作的执行密切相关,但它仍只是一类专门叙述活动(包括心智活动)规则和方法的知识,它只是解决活动的定向依据,而不是活动方式的本身。要真正掌握技能,不仅要掌握某些程序性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动觉经验,才有可能实现。因此,技能不仅与陈述性知识不同,而且与程序性知识也小能等同。
2. 实现社会规范认同性学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认同学习,指通过学习确立起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心理,包括对规范必要性的认知、对规范体现者的崇拜仰慕情感以及行为趋同倾向。实现社会规范认同学习必学具备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偶像认同在认同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价值认同建立在对社会规范本身的必要性与意义认识的基础上。
(2)榜样及其特征。在偶像认同中,榜样是主体认同的对象,是主体心目中的范例,是主体认为值得学习的好人或好事。榜样,不仅是外在于主体的对象,而且必须对主体具有吸引作用,能激起其认同需要或仰慕心理的对象,才能称为榜样。榜样的相似性、地位或身份、性质、榜样行为的后果都影响认同性学习。
(3)模仿及其条件。偶像认同是对榜样(认同对象)的模仿,是对榜样的行为趋同,即行为仿效。模仿的发生受榜样及其行为特点的影响。除此以外,模仿的成效还受下列因素制约。示范、观察、强化是影响模仿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模仿行为进行奖励,可以增进模仿发生的概率; 对模仿进行惩罚,可以减少模仿发生的概率。
(4)消除义情障碍。规范认同是个体规范接受的一种自觉形式,是个体出于认知或情感上对规范的一致性反应而产生的趋同心理。由于儿童已有的社会经验影响到对规范的接受态度。因而要实现规范认同,个体必须首先消除原有经验中的认知障碍与情感障碍,实现义情沟通。消除义情障碍,必须使新旧经验发生沟通,新经验整合原有经验。该过程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个体通过对社会规范的学习,对新旧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信息再加工; 个体通过反复实践社会规范,获得直接强化或替代强化,尤其是通过执行规范后的行为后效作用,建立对规范或榜样的新的积极情感体验。一旦这种体验累积到足够的强度,超过了原有经验中的消极情感体验,便能消除原有经验中的情感障碍,实现情感共鸣。
3. 社会规范学习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在教育系统中,社会规范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其实质是:
(1)规范行为的发生
①依据行为的发生学原理,任何行为包括规范行为在内,其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情境作用条件。行为的生物学机能就在于主体对情境的适应。规范行为作为一种个人的社会行为,其产生情境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人际交往情境,它是对这种交往情境的适应性反应。没有人际交往情境,就不可能产生规范行为。
②人对环境的适应有生物适应与社会适应。个体的行为也分为生物性适应的本能行为与社会情境中的社会性适应行为。规范行为是主体对直接或间接的人际交往情境所产生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主体对社会情境作用所发生的一种社会性适应。人的行为具有社会性的鲜明特征。
③主体内部存在一种实现行为的价值取向选择的机制。这种行为的价值取向选择就是品德这种心理结构的机能。品德是人的社会行为取向的抉择机构。社会情境的作用,是规范行为发生的外因。品德结构及其对行为的价值取向的选择,是规范行为产生的内因。依据心理结构的构建主义观点(人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观点),这种内在机制及品德结构,不是先于人类个体的经验而存在,而是在社会规范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主体的构建作用而确立的。
(2)品德结构的构成要素
品德又称为品性或德性,是思想品质与道德品质的总称。它是在人类个体的生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而不断构建起来的一种心理结构。品德结构是一种对社会规范遵从的经验结构,是通过个体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与行为方式的学习,完成知、情、行的整合而构建的。从动态的角度,品德结构是山规范行为的驱动心理因素、定向心理因素与执行心理因素这三种要素构成。
(3)品德结构的构建与社会规范遵从态度的确立
品德结构是在人类个体的生活及学习过程中,通过外在于主体的规范的影响而构建起来的一种心理结构。
①品德结构的构建,是以对规范的遵从经验的获得为前提的。规范的遵从经验,即与社会规范的要求相符合或一致的认识、体验与行为方式。品德结构的构建,是以这种对规范的遵从经验的获得及整合而实现的。
②品德结构的构建,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而实现的。这需要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全面、由表层到深层的一系列的阶段变化。
4. 什么是难度和区分度? 如何计算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答案】(1)难度和区分度的含义
①难度,指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通常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占应试总人数的百分比来表示。即用通过率来表示难度,通过率越高,难度越小。
②区分度,又称鉴别力,是指试题对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的识别程度,也就是项目的效度。因此项目效度越高,其区分度越人,鉴别力越强。但对于不同的测验题型,其计算也有所区别。
(2)难度与区分度的计算
对于不同的测验题型,其计算有所不同。
①难度的计算
a. 是非题:当只有正确或错误两种答案时,可以用通过该题人数的百分比代表难度
度; N :受测总人数; R :通过该题的人数]; 用极端组的方法计算难度
答对该题的人数占低分组学生总数的百分比]。
b. 选择题:在K 个选项中(K>2)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则其难度可以在该项目的通过率P 的基础上进行矫正,计算公式为[CP:矫正后的难度:P :未矫正的难度; K :选项的数量]。因为对单
[M:全体考生某题的平均得分; W :某题
[MH :高分组(总分最高的27%的学生)选题学生可能随机猜测,用此公式则能排除这种影响。 c. 论文型题目:
用某题的平均分数为依据计算难度规定的最高得分]; 用极端组的方法计算难度
总人数的27%; H :该题最高得分; L :该题最低得分]。
②区分度的计算
a. 客观性题目:简便计算公式是:[D:区分度; P H :高分组通过该题的人数占高分组总人数百分比; P L :低分组通过该题的人数占低分组总人数百分比]。
b. 论文性题目:可以用计算,[D:区分度; M H :高分组(总分最高的27%的学生)全体[P:难[PH :高分组(总分最高的27%的学生)答对该题的人数占高分组学生总数的百分比; P L :低分组(总分最低的27%的学生)全体考生该题得分之和; M L :低分组(总分最低的27%的学生)全体考生该题得分之和; N :所有考生考生该题得分之和; M L :低分组(总分最低的27%的学生)全体考生该题得分之和; N :所有考生总人数的27%; H :该题最高得分; L :该题最低得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