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812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扬弃
【答案】扬弃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既克服、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和继承以往发展中对新事物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阶段。
2. 唯物主义
【答案】唯物主义是指“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的一种观点。唯物卞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3. 垄断利润
【答案】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自己在社会生产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高额垄断利润一般是通过规定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价格以高于自由竟争条件下形成的平均利润率的“目标利润率”为中心来制定,这样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来操纵垄断价格,促使实际利润率和“目标利润率”趋于一致,就可以较有把握地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4. 社会主义民主
【答案】社会主义民主又称“无产阶级民主”,是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5. 因果联系
【答案】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成为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联系,又必须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6.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答案】(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感性认识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
象即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二、简答题
7. 马克思提出的俄国直接走向社会主义的条件
【答案】马克思提出的俄国直接可以走向社会主义的条件有以下几点:
(1)俄国具有革命的条件
①物质基础: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从而为革命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②国情:20世纪初,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对薄弱的环节;
③直接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沙皇俄国的落后于腐朽充分暴露出来,加深了人民群众的痛苦和不满。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作用
①二月革命
a. 爆发:1917年3月,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举行示威游行,旋即转变为武装起义。
b. 结果: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
②四月提纲
a. 背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拒绝采取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战争。
b. 内容: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通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 提出退出战争。c. 意义: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③十月革命a. 方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b.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利
8.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有哪些变化? 应如何认识?
【答案】(1)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新的变化。
① 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
② 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
③ 国家权力配置和行使法制化,法制建设得以加强。
④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变化
20世纪后期至今,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很多新的政治思潮,其共同特点是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良,谋求资本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①民主社会主义:战后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工党和社会党倡导的思想体系。
民主社会主义奉行多元主义,不接受某种单一的理论指导。其显著特点是改良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通过和平方式就可以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②新自由主义:流派众多,政策观点不尽相同,但也有共同主张。
a. 倡导自由市场;
b. 肯定私有化;
c. 反对福利国家;
③“第三条道路”:20世纪90年代西欧左翼政党和美国民主党提出并实践的政治主张。
a. 政治上打破政治思维上的左、右分法,淡化意识形态,团结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中间的政治力量;
b. 经济上否定社会民主主义主张的旧混合经济和新自由主义主张的自由市场,提倡建立新的混合经济,重点关注对经济的管理,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c. 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避免国家与个人的对立,强调重塑国家政府,重新定位国家,建立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实现权利和义务的一致;
d. 外交上主张致力于大国和地区合作,模糊民族主义,实行多元主权,构建更大范围的民族认同,寻求解决全球问题。
虽然“第三条道路”的一些政治主张还不够成熟,但其实质仍然是为西方国家继续推行霸权主义辩护。
(3)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变化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①作用: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发展变化的要求; 缓和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 协调了资产阶级内部关系,有利于资本卞义的统治。
②局限性: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没有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本质。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助于我们在深刻认识资本主义本质的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积极因素,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9.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是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