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619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1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批评监督原则

【答案】新闻批评、新闻(舆论)监督原则要求,通过新闻媒体的新闻批评、新闻监督报道努力做到:①批判、揭露国内外一切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破坏行为,主要包括各种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破坏国家稳定、团结、发展局面的行为,以各种非法手段损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行为等。重点揭露权力机构、权力组织、权力拥有者中的各种损害国家利益、党的利益、人民利益的腐败行为。②揭露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与人们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领域、文化领域中存在的丑恶现象和违法犯罪行为。③揭露各种社会团体、个人的不法行为和丑恶表现。重点批评党政部门中存在的各种不良作风和习气。④批评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存在的各种错误倾向、观念和思潮以及各种不良表现和错误行为。

2. 控制主体

【答案】新闻控制主体,是指通过一定方式,限制、约束新闻传播内容、新闻传播方式的主体。控制的直接对象是新闻传播主体,控制的主要活动是新闻传播者的新闻报道活动。新闻控制的严格主体就是国家,进一步而言,就是政府,依据的控制标准和手段是体现社会共同意志的法律或者准法律的相关规范。控制主体与新闻传播主体之间是一种约束和被约束、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但新闻传媒拥有的、法律所赋予的新闻自由权利,使它也可以对包括新闻控制主体在内的一切权力行为进行监督。

3. 新闻价值标准

【答案】新闻价值标准,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主体发现、选择、确定新闻传播内容的基本标准,即新闻价值属性。新闻价值标准是事实得以成为新闻事实的特性,包括五个要素,分别是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兴趣性。具体而言,①时新性,是指客观事实发生的时间性和在时间性基础上事实内容的新鲜性; ②重要性,是指事件或现象的重要程度; ③显著性,是指新闻事实的知名度或显要性; ④接近性或相关性,是指新闻事实与传播主体特别是收受主体的各种“距离”关系; ⑤兴趣性,要求新闻事实与人们的利益相关、具有非常态、人情味和情趣性。

第 1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