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843管理学原理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效益原理

【答案】效益原理就是在管理中讲求实效,使管理制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利用最小的投入或消耗,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效益,对社会做出贡献。“效益”包括“效率”和“有用性”两方面,前者是“量”的概念,反映耗费与产出的数量比; 后者属于“质”的概念,反映产出的实际意义。

2. 有效沟通

【答案】有效沟通是指组织能够克服各种因素的干扰,保持信息交流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实现有效沟通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①正确对待沟通;

②运用反馈机制;

③力求表达清楚;

④能够积极倾听;

⑤拓宽沟通渠道;

⑤加强平行沟通。

3. 管理的领导职能

【答案】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管理者在执行领导职能时,一方面要调动组织成员的潜能,使之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另一方面要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使组织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协调统一。其具体途径包括:激励下属、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之间以及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冲突,等等。

4. 企业文化

【答案】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

①组织精神;

②组织价值观;

③组织形象。

企业文化的特征主要有:

①成员的一致性;

②团体的重要性;

③对人的关注;

④单位的一体化;

⑤控制;

⑥风险承受度;

⑦报酬标准;

⑧冲突的宽容度;

⑨手段一结果倾向性;

⑩系统的开放性。

5. 行为科学

【答案】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工作的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影响生产率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它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的成就,对企业组织中人群行为进行科学分析,强调管理者必须懂得怎样激励人,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集团的作用。行为科学家们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只有引导人为自己的需要而努力,并使之同集体目标一致,才能提高效率。行为科学主张以“人”为管理核心,强调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角度研究管理问题,重视社会环境、人的相互作用、个人的利益对提高工效的影响。

6. 职权(Authority )与授权(Power )

【答案】职权(Authority )指组织设计中赋予某一管理职位的做出决策、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而进行奖惩的权力。通常也被称为制度权或法定权。

授权(Power )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上级将自己的部分职责和相应的权力授予给下级,最后考核其成果,是提高领导效能的重要手段。至于具体的工作方法、措施、步骤等,上级一般不予干涉,下级有权自行处理。在授权关系中,上级对下级保留有一定的指挥权和监督权,而下级对上级负有报告情况和完成任务的责任。

职权是一种权力,属于静态的名词,而授权更强调一个过程,属于动态的名词。

二、简答题

7. 对于管理的概念,为什么不存在惟一的定义? 你对管理是怎么理解的?

【答案】(1)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不同领域,人们从事的管理实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管理对象、内外部环境、分析问题角度等方面的不同,导致管理实践的差异,而管理实践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人们对管理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管理,即使在理论界也是如此。

长期以来,许多中外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出发,对管理做出了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以不同学派的理论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来透视管理,在不同的浓度上概括出管理的真谛。对管理的这些众多解释之间并不矛盾,透过不同的解释,可以发现管理工作的诸多基本点,比如管理的目的性、管理职能的重要性、管理工作与一般作业活动的区别等。

(2)对管理的理解

管理是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下,通过对组织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控

制,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①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明确地设定目标是进行管理的起点。

②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这些活动也被称为管理的职能。

③管理活动既强调日的,又注重过程。强调日的,就是要有选择地“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 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地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在效果与效率两者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 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

8. 解释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

【答案】波特(L.w.Porter )和劳勒(E.ELaMer )的综合激励模型比较全面地说明了各种激励理论的内容。5个基本点为:

(1)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仅取决于奖励的价值,还受到个人觉察出来的努力和受到奖励的概率的影响。

(2)个人实际能达到的绩效不仅仅取决于其努力的程度,还受到个人能力的大小以及对任务的了解和理解程度的影响。

(3)个人所应得到的奖励应当以其实际达到的工作绩效为价值标准,尽量剔除主观评估因素。

(4)人对于所受到的奖励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受激励者对所获报酬公平性的感觉。

(5)人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将会反馈到其完成下一个任务的努力过程中,满意会导致进一步的努力,而不满意会导致努力程度的降低甚至离开工作岗位。

9. 目标管理是职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职工“参与管理”体现在哪些方面? 实施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答案】(1)目标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全体人员能够亲自参加制定目标,并且围绕工作目标进行充分的沟通,在工作中实施“自我控制”,努力完成各自的工作目标的有效方法。职工“参与管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职工参与日标的制定; ②职工应完成所分配的工作任务; ③职工应与领导者进行充分的沟通; ④职工对自己日标的完成进行评估、改进。

(2)实施目标管理,包括三个阶段:

①目标体系的确立阶段。目标体系确立的过程和程序可分述如下:

a. 最高管理部门提出组织的总日标。最理想的目标体系是从最高管理部门开始,原因是易得到最高管理部门的支持。但是由最高管理部门确定的目标只能是初步和暂定的,下属把整套目标都制定出来以后,一般还需要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

b. 进行有关组织人事决策。根据主要目标和次级目标的要求,对组织与人事进行分析,建立或调整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以便使每个目标有专人负责;

c. 确定下属目标。根据组织的总目标要求,组织下属部门和人员进行学习和讨论,并依此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