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大学公共管理基本知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事后评价
【答案】事后评价,是指公共政策执行后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又称为效果评价,这是对一项政策的最终评价。事后评价在公共政策执行完成之后发生,是最主要的一种评价方式。公共政策评价的主要任务也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考察一项公共政策的执行在客观上对目标群体、政策系统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综合分析该项公共政策的效果。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总结,效果评价对公共政策所做的价值判断最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
2. 政策方案优选
【答案】政策方案优选,又称政策方案的抉择,是指决策系统对政策方案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之后,选择或综合出一个最理想的方案的过程。政策方案优选的标准主要包括效益、效率、充分性、公平性、回应性和适当性标准。
3. 利益分配
【答案】利益分配是指国家与项目承担单位之间、单位之间以及承担单位中个人的利益情况。如果利益分配不当就会损伤承担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导致项目合作破裂。利益分配的结果既能使部分人获得利益,也可以使部分人失去利益。比如物价政策,就经常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谋取合理的平衡。有时会削弱生产者的利益,有时则抑制消费者的利益。但公共政策的最大特点之一,总是要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绝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而抑制少数人的利益。
4. 利益整合
【答案】利益整合是指在承认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全局利益、国家利益相对独立和差异性的前提下,强调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国家利益,当它们之间发生冲突时,应把全局利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利益整合包括两个基本方面:
(1)纵向的利益整合。主要是中央与地方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利益整合。实现纵向利益整合的关键是克服狭隘的地方主义、部门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和行为。
(2)横向的利益整合。主要是各地方政治体系之间、各政策执行机关之间、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利益整合。通过这种整合,使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国家利益三者得到合理配置,从而避免因利益冲突而导致的公共政策规避。
5. 公共决策体制
【答案】公共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权力与责任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配置格局
和责任分担模式,是多元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与活动程序。通常一个完整的公共决策体制应由决断子系统、咨询子系统、信息子系统、监控子系统和执行子系统等组成。
6. 追踪决策
【答案】追踪决策指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与原有的政策决策相比,追踪决策大致有四个特点:
(1)回溯分析。追踪决策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决策,其目的是为了对原政策实施中所产生的偏差进行纠正,或如人们称之的“扬弃”。
(2)非零起点。追踪决策不是从原政策问题的提出为起点,而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改变了的主客观条件为起点。
(3)双重优化。追踪决策所得出的政策方案既要比原政策好,又要是若干新选的备扦方案中的“满意解”。
(4)心理效应。追踪决策要对原政策进行修正,必然会对各方一面产生心理上影响。
7. 政策环境
【答案】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凡是对公共政策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因素皆可归为公共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环境可以划分为一般环境和工作环境两类。公共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进一步可以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等。一般环境是政策系统存续和运行的基础,对政策系统的组织特性和功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价的宏观背景和总体性框架。工作环境是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等特点。即一般环境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要依赖公共政策主体对其加以观察、识别、理解和寻找。
8. 政策效果
【答案】政策效果是指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在公共政策评价中,政策效果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公共政策预定目标的完成程度; 公共政策的非预期影响; 与政府行为相关的各种环境的变化; 投入公共政策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公共政策所取得的收益与投入成本之问的比率。公共政策评价中的政策效果有如下儿种类型:①直接效果:②附带效果:③潜在效果:④象征性效果。
二、简答题
9. 何谓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有哪些主要类型,试举例说明。
【答案】(1)公共政策的含义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经过政治过程,所发展出来的原则、方针、策略、措施和办法。公共政策的特质在于:
①公共政策乃是公共权威当局所进行的活动。一般而言,公共政策由政府机关制定。
②公共政策的选择行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一项公共政策都有一个或一组特定的目标; 有一个基本的方针; 有一条选定的行动路线或方案。公共政策的选择是政府有意识、有日的,或日标导向的。
③公共政策是问题导向的。公共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所处理的问题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社会问题,是一个政策问题的网络。
④公共政策包括了公共权威当局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行动。公共政策既包括政府机关积极采取行动纲领,也包括政府的不行动或不作为。
(2)公共政策的类型
①管制性政策。指政府设定一致性的管制规划和规范,以指导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从事某种活动和处理不同利益的政策。例如,污染管制政策、交通管制政策等。从博弈理论的角度分析,管制性政策属于“零和赛局”的政策。
②自我管制的政策。指政府并未设定严格的、一致性的管制规划和规范,而仅仅设定原则性的游戏规则,由各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自行决定采取何种行动,而政府不加干预的政策类型。它是一种非零和赛局的政策类型,因政策的执行通常不至于牺牲其他标的团体的利益为其代价,也就是说没有利益上的排他性。如订立城市远期发展的各项目标。
③分配性政策。指政策将利益、服务和成本,义务分配给小同的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享受和承担的政策。分配性政策基本上是一种非零和赛局的政策,因为执行分配性政策,并不构成他方
之所得建立在另一方所失的基础上,不具备义务和利益的排他性。如社会福利政策、教育政策等。
④重分配性政策。指政府将某一标的团体的利益或义务,转移给另一标的团体享受或承担的政策。如个人收入累进所得税基本上就是对于富有阶层的财产通过累进税率的征收,转移给贫困阶层,以缩小贫富的差距。这种政策出现利益卜的排他性,是一种零和赛局的政策。
10.简述政府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
【答案】政府财务报告,无论其形式如何,都应符合某些基本的质量要求。一个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及时一性。财务报告会因其过时而失去其价值,所以财务报告须及时,以便充分利用。
(2)内容的公正性。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事务都必须符合实际情况,以便人们准确了解有关财务运转的情况。
(3)适用性。提供的信息必须面向客户的要求。
(4)可信性。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是有依据的,并且反映的情况是有意义的。
(5)可比性。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应该便于比较以满足作出决策的需要。
(6)中立性。则务报告中的信息不应有故意的倾向性和偏见。
(7)物质性。信息科目可能使财务报告的有关读者在判断和行动方面产生影响和差别。财务报告应该包含物质的和质量的或数量的信息。
(8)连贯性。不同时期的会计方法和主要的会计基础不变,报告的财政数据应该从这样的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