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648新闻传播史论之传播学引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芝加哥社会学派

【答案】芝加哥社会学派源于189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这里造就了一大批名闻遐迩的社会学家:斯莫尔、米德、托马斯、帕克、伯吉斯等,他们因具有相对一致的学术旨趣、长期的制度支持、占主流地位的出版物和“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经验论方法”而被人们尊称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芝加哥社会学派的贡献首先体现在它为社会学这门在欧洲孕育多年的学科奠定了最初的学科化和制度化基础,并且真正开始赋予社会学以经验和实践的品质。

2. 组织

【答案】从广义上来看,任何由若十不同功能的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或秩序相组合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都可以称为组织,如细胞组织、肌肉组织、人体组织等等。在狭义上,组织指的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从这个定义而言,组织既是社会群体的一种,又与一般的松散群体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区别是多方面的,一般而言,辨认一个群体是否属于组织,主要看这个群体中是否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或管理系统,用马克斯·韦伯的话来说,即是否存在着一个“管理主体”。在这个分类标准下,凡是具有中枢指挥或管理系统的群体,如政党、军队、政府机构、企业、社团等等,都属于组织的范畴。组织都是为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而设置或成立。与一般社会群体的目标相比,组织目标更明确、更系统,它的实现需要严格的制度化措施的保证。

3. 马歇尔·麦克卢汉

【答案】麦克卢汉是加拿大文学批评家、传播学家、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他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先驱”和“先知”。他是20世纪最富有原创性的传播学理论家。他提出的著名的传播学理论有“地球村”、“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他对电子时代和赛博空间的预言一个个变成现实,被传播和科技界认作“IT 时代的先知”。他的代表作有《机器新娘》、《古登堡群英论》、《理解媒介》等等。

4. 单向传播

【答案】单向传播是指缺乏反馈或互动机制的传播,即信源发出的信息,经过传播渠道而抵达信宿的单向过程。在单向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传者只是单方面的“给予”和“接受”关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纯粹的单向传播是少见的。一般而言,人类的传播活动都是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但这种双向性和互动性有强弱之分,大众传播由于缺乏反馈的及时性和灵活性,属于一种单项性较强的传播活动。

5. 网络成瘾

【答案】网络成瘾,即网瘾。网瘾症又称上网成瘾综合征,其表征是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控; 行为乖张并伴随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身心病态; 在网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精神空虚、心情暴躁甚至会有暴力倾向等。网瘾症有五种类型: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信息超载成瘾、网络游戏成瘾和网络视听成瘾。同时,网瘾症也会带来多种心理危害,包括以虚拟代替现实的交往方式错位,长时间沉溺网络所形成的孤僻、冷漠、不合群、无责任感等人格和人性的异化,网上网下判若两人的多重人格和自我迷失,道德的失范和社会功能的退化,技术崇拜等。

6. 符号的任意性

【答案】符号的任意性是指构成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约定俗成的。比如在“树”这个词中,树的概念和“树”的特定发音不是必然结合在一起的,“树”在英文中的读音和在法文、拉丁文中的读音明显不同,但却都能表达了“树”的意思。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是索绪尔语言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支配着索绪尔的整个语言的语言学系统。

二、简答题

7. 传播学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传播学诞生于美国?

【答案】(1)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它的形成由许多因素促成。

①从传播媒介的发展情况来看,在这个时期的西方国家,大众报刊和电影高度普及,作为新的电子媒介的广播事业发展迅速。媒介的增加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使得许多社会科学家越来越关注信息与传播的问题,并开始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来研究这些问题。

②从历史和社会环境来看,这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都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信息心理战在战争进程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东欧各国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报刊宣传在动员和组织民众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一切都使得社会科学家对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在战争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关心,对宣传的研究成了这一时期的热点课题。

③在这个时期,与传播学有着许多衔接点的一些社会科学,如新闻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等都已经有充分发展,为传播学提供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例如,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以及初期的大众社会理论等等,都对早期的传播学研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2)传播学之所以诞生在美国,也有以下两个直接原因。

①美国是世界上传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为媒介和传播研究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和社会条件。 ②德国纳粹党执政后,大批欧洲学者为躲避法西斯迫害而逃亡到美国,推动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许多著名的传播学家(如拉扎斯菲尔德、卢因等)本人就是流亡者,其他美国出生的学者也大多在欧洲接受过教育。因此,传播学虽然诞生在美国,但它在欧洲也有着深厚的学术思想根源。

8. 试述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的联系。

【答案】传播技巧是指在说服性传播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比如一篇文章是由主题、观点、材料、论证等要素构成的,在主题和观点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安排材料、进行论证、提示结论,就成了制约文章内容说服力的重要变量。传播技巧包括内容提示法、说理法和诉求法等等。

(1)“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

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之际,通常会有两种做法:

①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称为“一面提示气

②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称为“两面提示”。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一面提示”能够对己方观点做集中阐述,论旨明快,简洁易懂,但同时也会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印象,使说服对象产生心理抵抗。“两面提示”由于给对立观点以发言机会,给人一种“公平”感,可以消除说服对象的心理反感,但由于同时提示对立双方的观点,论旨变得比较复杂,理解的难度增加,在提示对方观点之际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反而容易造成为对方做宣传的结果。

(2)“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

“两面提示”由于包含着对相反观点的“说明”,这种“说明”像事先接种牛痘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两面提示”的这种效果,被称为“免疫效果”或“接种效果”。

(3)“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

根据众多研究的成果,可以得出以下几条一般结论:

①在论题和论旨比较复杂的场合,明示结论比不下结论效果要好。

②在说服对象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较低的场合,应该明示结论。

③让说服对象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用于论题简单,论旨明确或对象文化水平较高、有能力充分理解论旨的场合较佳,因为在这种场合,如果再明确提示结论则会有画蛇添足之嫌,容易引起对象的烦躁或反感而对说服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4)“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经历、文化水平不同,其行动受理性和感情支配的程度也有明显的差异,有些人易于接受道理的说服,而另一些人则更容易受情绪或气氛的感染。因此,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正确把握问题的性质并充分了解说服的对象,乃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前提。

(5)警钟效果(恐惧诉求)

贾尼斯等人在50年代初期进行的一次实验表明,不同程度的“恐惧诉求”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①就“恐惧诉求”所唤起的心理紧张而言,效果的大小与诉求的强弱顺序基本一致,即“重度”诉求造成的心理紧张效果最大,“中度”其次,“轻度”又次之。

②但从说服的最终目的一一引起说服对象的态度和行动的变化而言,实验结果却显示相反的